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7 18:16
  本研究主要考查流动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使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文修订版)和胡韬编订的《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以及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河北省秦皇岛四所普通初级中学的530个学生进行了测量,最后总计有效被试509人,其中流动儿童209人,秦皇岛市本地学生300人。本研究结论如下:(一)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相比,和中国城市儿童常模相比,都明显显示出较低的自我意识;流动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无性别差异,在行为、合群分量表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流动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在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不存在年级差异,行为、焦虑分量表上存在年级差异:初三学生的行为分量表得分高于初一和初二,初三学生的焦虑分量表得分低于初二。(二)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总体低于秦皇岛市本地儿童,二阶因子社会关系与观念适应及其所包含的四个一阶因子(即人际协调、人际友好、社会认同、社会活力)均是流动儿童得分显著低于秦皇岛市本地儿童;但是,流动儿童在生活独立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秦皇岛市本地儿童;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总分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自我意识研究概述
        1.1.1 自我意识的概念界定
        1.1.2 自我意识的测量
        1.1.3 青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
        1.1.4 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
    1.2 社会适应研究概述
        1.2.1 社会适应的概念
        1.2.2 社会适应的测量
        1.2.3 青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
        1.2.4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
    1.3 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
2 问题的提出
    2.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2 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2.3 研究的意义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目的及假设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3.1 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结果
        3.3.2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结果
        3.3.3 流动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3.4.1 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3.4.2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
        3.4.3 流动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4 研究总结
    4.1 结论
    4.2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2]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比较研究[J]. 李晓巍,邹泓,王莉.  中国特殊教育. 2009(09)
[3]中职学生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心身症状的关系[J]. 潘宜亚,彭小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04)
[4]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其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J]. 聂衍刚,丁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02)
[5]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聚类分析[J]. 李晓巍,邹泓,曲可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06)
[6]高中生适应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汤万杰,王钢,张大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12)
[7]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J]. 聂衍刚,林崇德,彭以松,丁莉,甘秀英.  心理学报. 2008(09)
[8]中学生的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丁桂凤,赵国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02)
[9]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J]. 杨彦平,金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04)
[10]我国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研究述评[J]. 陈家麟,张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博士论文
[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聂衍刚.华南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北京市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 何亚玺.河南大学 2009
[2]民工子女初中生自我意识状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 郭金花.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学研究[D]. 孙永丽.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胡韬.西南大学 2007
[5]提高初中二年级学业不良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干预研究[D]. 张姣妹.云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35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35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