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6-26 14:4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而不同社会背景下进城的农民工,其工作与生活状态表现不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工往往选择在农闲时进城务工,而农忙时回到农村务农。由于城市工作机会以及农村季节性劳作的调节,大部分农民工处于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往返的状态,只有少数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选择在城市长期固定居住。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水平的高速增长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而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长期留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尽管部分农民工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农民工对于融入城市社会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是,由于制度、文化、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民权,无论是在社会行动上还是社会认同上,农民工群体与城市社会都有着明显的隔离,出现内部化、边缘化倾向,无法顺利融入城市社会。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劳动力迁移过程,而是农民工群体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心理层面的城市...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劳动力迁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二)劳动力转移的模型研究
(三)西方移民社会融合研究
(四)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框架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一、市民与农民工
(一)市民
(二)农民工
二、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
(一)社会排斥
(二)社会融合
三、基本公共服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基本公共服务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章 边缘与隔离:城市中的农民工
第一节 农民工群体的特征
一、流动性
二、异质性
三、弱势性
四、边缘性
第二节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动因
一、宏观:城乡差异的影响
二、中观:家庭决策的结果
三、微观:个体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诉求与现实
一、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农民工享有公共服务的现状
(一)就业
(二)住房
(三)子女教育
(四)职业技能培训
(五)社会保障
(六)文化娱乐
三、公共服务不均等的致因分析
第二章 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主要障碍
第一节 农民工在城市的适应现状
一、经济收入水平低下
二、社会交往圈狭窄
三、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
四、政治参与率低
第二节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二、心理文化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个体因素
第三节 公共服务不均等与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内层逻辑关系
一、公共服务不均等增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群体性差异
二、公共服务不均等削弱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公共服务不均等阻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市民化
第三章 国外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相关经验
第一节 制定相关制度与政策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促进人口迁移
二、采取混合居住策略抑制居住分异和社会隔离
第二节 实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
一、鼓励教育的发展
二、促进流动人口就业
三、完善社会保障
第三节 多元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
第四章 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社会融合之路径
第一节 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一、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供给主体多元化
第二节 消除相关制度隔离,完善制度安排
一、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二、创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三、完善就业、住房以及子女教育、培训制度
第三节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一、理清财权与事权
二、完善公共服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四节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政策执行效果
一、多层次满足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加强公共服务监管和绩效评估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J]. 杨刚强,孟霞,石欣,高威. 宏观经济管理. 2013(08)
[2]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综述[J]. 李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S1)
[3]国内近五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与评估[J]. 郭小聪,代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01)
[4]社会资本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路径研究[J]. 崔华华,刘信鹏. 未来与发展. 2012(09)
[5]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研究综述[J]. 栾文敬,路红红,童玉林,吕丹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基于呼和浩特市农民工归宿意愿的调查[J]. 丛志杰,吴松阳.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7]从“先赋”到“后致”: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J]. 悦中山,李树茁,靳小怡,费尔德曼. 社会. 2011(06)
[8]农民工的公共服务获得机制与“同城待遇”——对中山市“积分制”的调查与思考[J]. 徐增阳.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05)
[9]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J]. 李涛,任远. 南方人口. 2011(03)
[10]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障碍与发展理路[J]. 张开云,张兴杰. 浙江社会科学. 2011(06)
博士论文
[1]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 李华一.东北财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研究[D]. 董明伟.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1540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劳动力迁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二)劳动力转移的模型研究
(三)西方移民社会融合研究
(四)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框架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一、市民与农民工
(一)市民
(二)农民工
二、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
(一)社会排斥
(二)社会融合
三、基本公共服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基本公共服务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章 边缘与隔离:城市中的农民工
第一节 农民工群体的特征
一、流动性
二、异质性
三、弱势性
四、边缘性
第二节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动因
一、宏观:城乡差异的影响
二、中观:家庭决策的结果
三、微观:个体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诉求与现实
一、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农民工享有公共服务的现状
(一)就业
(二)住房
(三)子女教育
(四)职业技能培训
(五)社会保障
(六)文化娱乐
三、公共服务不均等的致因分析
第二章 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主要障碍
第一节 农民工在城市的适应现状
一、经济收入水平低下
二、社会交往圈狭窄
三、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
四、政治参与率低
第二节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二、心理文化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个体因素
第三节 公共服务不均等与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内层逻辑关系
一、公共服务不均等增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群体性差异
二、公共服务不均等削弱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公共服务不均等阻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市民化
第三章 国外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相关经验
第一节 制定相关制度与政策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促进人口迁移
二、采取混合居住策略抑制居住分异和社会隔离
第二节 实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
一、鼓励教育的发展
二、促进流动人口就业
三、完善社会保障
第三节 多元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
第四章 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社会融合之路径
第一节 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一、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供给主体多元化
第二节 消除相关制度隔离,完善制度安排
一、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二、创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三、完善就业、住房以及子女教育、培训制度
第三节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一、理清财权与事权
二、完善公共服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四节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政策执行效果
一、多层次满足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加强公共服务监管和绩效评估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J]. 杨刚强,孟霞,石欣,高威. 宏观经济管理. 2013(08)
[2]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综述[J]. 李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S1)
[3]国内近五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与评估[J]. 郭小聪,代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01)
[4]社会资本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路径研究[J]. 崔华华,刘信鹏. 未来与发展. 2012(09)
[5]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研究综述[J]. 栾文敬,路红红,童玉林,吕丹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基于呼和浩特市农民工归宿意愿的调查[J]. 丛志杰,吴松阳.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7]从“先赋”到“后致”: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J]. 悦中山,李树茁,靳小怡,费尔德曼. 社会. 2011(06)
[8]农民工的公共服务获得机制与“同城待遇”——对中山市“积分制”的调查与思考[J]. 徐增阳.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05)
[9]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J]. 李涛,任远. 南方人口. 2011(03)
[10]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障碍与发展理路[J]. 张开云,张兴杰. 浙江社会科学. 2011(06)
博士论文
[1]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 李华一.东北财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研究[D]. 董明伟.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1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5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