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中国孝德文化与当代青少年孝德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2021-06-29 12:5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国家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精神文明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甚至在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等方面出现了倒退现象,青少年群体也不例外,他们身上也出现了诸多道德问题,其中就包括孝德缺失问题。本文对中国孝德教育发展历程作出系统梳理,探索孝德文化在现代的新内涵以及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意义。本文一共分为以下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和社会方面分析孝德文化的重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通过梳理中国孝德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第三部分,分析当代孝德文化的主要内涵。第四部分,提出当代青少年孝德教育的途径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相结合。第五部分,提出现代青少年孝德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要使孝德教育在当代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还需要人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继续加以思考。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及价值
        1.1.1 孝德教育是提升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内在基因
        1.1.2 孝德教育是推动家庭美德建设的根本动力
        1.1.3 孝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传统孝德文化的研究
        1.2.2 新时期孝德文化的新内涵
        1.2.3 新时期孝德文化的作用及教育方式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中国传统孝德文化与教育
    2.1 中国孝德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2.2 中国传统孝德文化的内涵
第三章 中国孝德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3.1 孝德文化与当代社会
        3.1.1 孝德文化遇到的挑战
        3.1.2 孝德文化面临缺失
        3.1.3 传统孝德文化的当代价值审视
    3.2 当代孝德文化的主要内涵
        3.2.1 培育自爱精神
        3.2.2 培育爱国情操
        3.2.3 培育自强不息精神
        3.2.4 培育诚实守信品德
        3.2.5 培育勤俭节约精神
        3.2.6 培育和谐人际关系
第四章 当代青少年的孝德教育
    4.1 当代青少年孝德教育的原则
        4.1.1 情感性原则
        4.1.2 示范性原则
        4.1.3 互动性原则
    4.2 当代青少年孝德教育的途径
        4.2.1 家庭中的孝德教育
        4.2.2 学校中的孝德教育
        4.2.3 社会中的孝德教育
第五章 青少年孝德教育的方法
    5.1 日常教育与专门教育相结合
        5.1.1 加强实践锻炼
        5.1.2 通过榜样感召
        5.1.3 加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5.1.4 加大自我教育力度
        5.1.5 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5.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配合
    5.3 注重孝德教育的实效性
        5.3.1 孝德贴近生活实际,易于身体力行
        5.3.2 孝德教育要体现德育规律,以便于逐步深入
        5.3.3 依托载体,深入开孝道德实践活动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孝”德内涵的演变与现代转换[J]. 孔润年.  道德与文明. 2011(03)
[2]中国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由青少年孝道缺失引发的思考[J]. 韩文根.  中国青年研究. 2011(06)
[3]传统孝德文化对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指导作用[J]. 张显树,陈志夫.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4]传统孝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探析[J]. 计志宏.  大家. 2010(20)
[5]传统孝道的历史学分析[J]. 臧知非.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0(05)
[6]中国孝道文化的历史追寻[J]. 涂爱荣.  学术论坛. 2010(09)
[7]孝文化视野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J]. 刘韵清,梁蓉蓉.  船山学刊. 2010(03)
[8]略论先秦儒家孝道的确立[J]. 赵世锋.  理论导刊. 2010(06)
[9]传统孝道文化之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当代价值[J]. 应金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14)
[10]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嬗变及当代价值[J]. 计志宏.  人民论坛. 2010(11)



本文编号:3256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56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