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 ——以张家港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30 22:51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快速而全面的转型期,青少年的越轨行为业已成为一个影响到个体成长、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主要社会问题。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有其具体的生成机制,既与其身处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关,又是包括家庭、学校、社区、传媒、网络等整体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青少年越轨行为具有类型多元化、方式多变化、手段智能化的特点,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多发性、群体化、低龄化现象日益凸显。校园越轨、性越轨和网络越轨成为当代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主要表现形态。本论题共分为五个部分,试图通过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内涵、类型等方面的理论探讨,以张家港市的青少年越轨行为为分析样本,指出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若干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张家港市在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越轨行为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分析与探讨了引起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具体原因,并从宏观环境的改善、家庭教育功能的提升、学校教育控制力的增强和自身调适能力的提高等诸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和解决路径。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1.4.1 创新之处
1.4.2 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青少年越轨行为内涵及行为类型
2.1 “越轨”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基本内涵
2.2 青少年越轨行为类型分析
2.2.1 青少年校园越轨
2.2.2 青少年涉毒越轨
2.2.3 青少年性越轨
2.2.4 青少年团伙越轨
2.2.5 青少年强索
2.2.6 青少年网络越轨
第三章 张家港市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3.1 张家港市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现状分析
3.1.1 农村闲散青少年的越轨行为
3.1.2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3.1.3 流浪青少年是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易发”群体
3.1.4 农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正衍变为越轨行为的新生群体
3.1.5 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农村青少年
3.2 张家港市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分析
3.2.1 农村家长基本观念淡漠,教育目标偏离
3.2.2 家长行为失范,家庭交流沟通不畅
3.2.3 农村学校教育严重错位
3.2.4 农村法制教育不力,社会控制力减弱
3.2.5 大众传媒与虚拟社区的不良影响
第四章 张家港市预防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4.1 张家港市预防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主要做法
4.1.1 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农村越轨青少年群体的工作
4.1.2 建立健全农村越轨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机制
4.1.3 开展对农村越轨青少年群体的普法宣传教育和监管
4.1.4 落实过渡性的职业培训
4.2 张家港市预防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存在的问题
4.2.1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示弱,社会规范体系亟待建立
4.2.2 农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控制力依旧薄弱
4.2.3 农村社区和网络环境亟待净化,青少年个体调适能力亟待提高
第五章 完善张家港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预防体系的建议
5.1 加强农村文明家庭建设,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5.2 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增强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5.2.1 学校要及时全面了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阶段特点
5.2.2 学校要提升教育理念,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5.2.3 学校尤其要注意青少年的同辈群体关系,防止他们不良交友
5.2.4 学校要关心学习不良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学生
5.2.5 学校应特别关心离异家庭的学生
5.3 大力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5.3.1 发挥社区的价值导向与情感归属作用
5.3.2 不断加强社区的行为引导功能
5.3.3 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的实践作用
5.4 提升农村青少年的自我调适能力,学会正确面对各种压力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成因与调控——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J]. 班保申,颜宪源,王冠. 学术交流. 2011(02)
[2]关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思考[J]. 赵红.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5)
[3]社会存在还是意义建构?——为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辩护[J]. 白淑英,邵力.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0(03)
[4]社会工作视野下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预控与矫治研究[J]. 秦克寅,张建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08(06)
[5]小组工作视野下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归因及其矫正[J]. 任云霞.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6]社会学视野中青少年越轨现象的整合研究[J]. 董金权.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7(03)
[7]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 贺光辉. 理论月刊. 2007(02)
[8]对当前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亚文化探析[J]. 孙召路.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03)
[9]虚拟社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分析与对策——以四川青年为例[J]. 高培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6)
[10]大众传媒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及对策[J]. 李爱芹. 中国青年研究. 2005(05)
本文编号:3258644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1.4.1 创新之处
1.4.2 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青少年越轨行为内涵及行为类型
2.1 “越轨”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基本内涵
2.2 青少年越轨行为类型分析
2.2.1 青少年校园越轨
2.2.2 青少年涉毒越轨
2.2.3 青少年性越轨
2.2.4 青少年团伙越轨
2.2.5 青少年强索
2.2.6 青少年网络越轨
第三章 张家港市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3.1 张家港市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现状分析
3.1.1 农村闲散青少年的越轨行为
3.1.2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3.1.3 流浪青少年是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易发”群体
3.1.4 农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正衍变为越轨行为的新生群体
3.1.5 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农村青少年
3.2 张家港市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分析
3.2.1 农村家长基本观念淡漠,教育目标偏离
3.2.2 家长行为失范,家庭交流沟通不畅
3.2.3 农村学校教育严重错位
3.2.4 农村法制教育不力,社会控制力减弱
3.2.5 大众传媒与虚拟社区的不良影响
第四章 张家港市预防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4.1 张家港市预防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主要做法
4.1.1 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农村越轨青少年群体的工作
4.1.2 建立健全农村越轨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机制
4.1.3 开展对农村越轨青少年群体的普法宣传教育和监管
4.1.4 落实过渡性的职业培训
4.2 张家港市预防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存在的问题
4.2.1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示弱,社会规范体系亟待建立
4.2.2 农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控制力依旧薄弱
4.2.3 农村社区和网络环境亟待净化,青少年个体调适能力亟待提高
第五章 完善张家港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预防体系的建议
5.1 加强农村文明家庭建设,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5.2 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增强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5.2.1 学校要及时全面了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阶段特点
5.2.2 学校要提升教育理念,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5.2.3 学校尤其要注意青少年的同辈群体关系,防止他们不良交友
5.2.4 学校要关心学习不良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学生
5.2.5 学校应特别关心离异家庭的学生
5.3 大力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5.3.1 发挥社区的价值导向与情感归属作用
5.3.2 不断加强社区的行为引导功能
5.3.3 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的实践作用
5.4 提升农村青少年的自我调适能力,学会正确面对各种压力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成因与调控——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J]. 班保申,颜宪源,王冠. 学术交流. 2011(02)
[2]关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思考[J]. 赵红.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5)
[3]社会存在还是意义建构?——为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辩护[J]. 白淑英,邵力.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0(03)
[4]社会工作视野下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预控与矫治研究[J]. 秦克寅,张建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08(06)
[5]小组工作视野下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归因及其矫正[J]. 任云霞.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6]社会学视野中青少年越轨现象的整合研究[J]. 董金权.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7(03)
[7]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 贺光辉. 理论月刊. 2007(02)
[8]对当前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亚文化探析[J]. 孙召路.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03)
[9]虚拟社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分析与对策——以四川青年为例[J]. 高培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6)
[10]大众传媒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及对策[J]. 李爱芹. 中国青年研究. 2005(05)
本文编号:3258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5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