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6 15:50
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为数不小的特殊群体,是我国政治稳定和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考察公民政治参与时,不可忽略的重要阶层。但在现实中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不容乐观。作为城市的外来人口,农民工几乎被排斥在城市政治生活之外,不能充分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外出务工的农民,他们在农村的政治权益又难以真正得到实现。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处于双重边缘化。本文拟从审视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现状入手,分析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消解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相应对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等相关概念作出明确界定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现状。本人通过访谈法及其他学者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民工城市及农村政治选举的双重边缘化、农民工被各种社团组织排斥在外、农民工政治表达手段匮乏、农民工政治接触的机会较少等边缘化现状。第三部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成因。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成因有:新旧二元社会结构下的制度性排斥、正式有效利益表达组织的缺乏、农民工自身经...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论文框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农民工
(二) 政治参与
(三) 农民工政治参与
二、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现状
(一) 农民工在城市及农村政治选举中的双重边缘化
(二) 农民工被各种社团组织排斥在外
(三) 农民工政治表达手段匮乏
(四) 农民工政治接触的机会较少
三、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成因
(一) 新旧二元社会结构下的制度性排斥
(二) 正式有效利益表达组织的缺乏
(三) 农民工经济地位及文化素质的影响
(四) 依法维权的障碍
四、消解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对策
(一) 加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二) 拓宽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
(三) 提升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综合素质
(四) 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民政治参与的信息化渠道——大众传媒——从《羊城论坛》看公民政治参与新渠道[J]. 王俊华.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1)
[2]农民工代表的理想与现实[J]. 林龙,骆华超,何建农. 人大建设. 2007(09)
[3]当代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心理研究——对福州市区青年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 陈赵阳.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7(03)
[4]公民参与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对武汉市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 杨永,朱春雷.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5]概念与方法: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反思[J]. 尚九宾. 辽东学院学报. 2006(06)
[6]构建和谐社会与解决农民工问题[J]. 张瑜. 农业考古. 2006(06)
[7]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状、原因与对策[J]. 尚九宾,卫刘华. 辽东学院学报. 2006(05)
[8]当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态度分析[J]. 王莹喆. 沈阳干部学刊. 2006(04)
[9]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政治意识考察——以孝感市1000个案的调查为例[J]. 赵文正.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6)
[10]对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的透析[J]. 蔡华杰. 社科纵横. 2006(04)
本文编号:3268524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论文框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农民工
(二) 政治参与
(三) 农民工政治参与
二、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现状
(一) 农民工在城市及农村政治选举中的双重边缘化
(二) 农民工被各种社团组织排斥在外
(三) 农民工政治表达手段匮乏
(四) 农民工政治接触的机会较少
三、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成因
(一) 新旧二元社会结构下的制度性排斥
(二) 正式有效利益表达组织的缺乏
(三) 农民工经济地位及文化素质的影响
(四) 依法维权的障碍
四、消解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对策
(一) 加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二) 拓宽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
(三) 提升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综合素质
(四) 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民政治参与的信息化渠道——大众传媒——从《羊城论坛》看公民政治参与新渠道[J]. 王俊华.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1)
[2]农民工代表的理想与现实[J]. 林龙,骆华超,何建农. 人大建设. 2007(09)
[3]当代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心理研究——对福州市区青年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 陈赵阳.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7(03)
[4]公民参与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对武汉市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 杨永,朱春雷.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5]概念与方法: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反思[J]. 尚九宾. 辽东学院学报. 2006(06)
[6]构建和谐社会与解决农民工问题[J]. 张瑜. 农业考古. 2006(06)
[7]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状、原因与对策[J]. 尚九宾,卫刘华. 辽东学院学报. 2006(05)
[8]当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态度分析[J]. 王莹喆. 沈阳干部学刊. 2006(04)
[9]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政治意识考察——以孝感市1000个案的调查为例[J]. 赵文正.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6)
[10]对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的透析[J]. 蔡华杰. 社科纵横. 2006(04)
本文编号:3268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6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