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基于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欠薪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00:1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据统计,截止2007年,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32亿人。农民工队伍的壮大,随之产生出了系列问题,如农民工就业问题、子女问题、政治参与问题等,都对这占有我国人口将近五分之一的群体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关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从政府责任视角下,分析研究我国当前农民工的欠薪问题。采用文献综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国内现有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民工欠薪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危害,通过责任政府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以及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诠释,来分析造成我国欠薪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在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上完善政府责任的建议。目前,我国农民工欠薪问题已成普遍,并具有越演越烈的趋势。随着由于农民工人口已接近3亿,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涉及我国经济、政治各个领域,所以其社会危害性也不容小觑。比如不利于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形象的提升、进一个加剧二元社会结构差距和社会贫困状况,危害社会稳定等。分析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二元社会结构下的制度原因、农民工经济及文化素质的原因、农民工依法维权...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案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案
        1.4.2 论文结构
2. 农民工欠薪问题界定
    2.1 农民工的界定
    2.2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界定
        2.2.1 农民工欠薪问题界定
        2.2.2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特征分析
    2.3 农民工社会阶层的界定
3.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理论基础
    3.1 责任型政府理论
    3.2 服务型政府理论
    3.3 新公共服务理论
4. 我国农民工欠薪问题现状及趋势分析
    4.1 农民工欠薪的现状分析
        4.1.1 性别差异分析
        4.1.2 地域差异分析
        4.1.3 行业差异分析
        4.1.4 就业渠道差异分析
    4.2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社会危害
        4.2.1 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4.2.2 进一步加剧二元社会结构差距
        4.2.3 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困状况
        4.2.4 严重损害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的稳定
    4.3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发展趋势
5.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治理现状分析
    5.1 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治理情况
        5.1.1 现有治理农民工欠薪公共政策分析
        5.1.2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5.1.3 案例分析
    5.2 农民工欠薪难以解决的原因
        5.2.1 二元结构下的制度性原因
        5.2.2 农民工经济及文化素质的原因
        5.2.3 农民工依法维权的障碍分析
        5.2.4 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缺损
6. 完善政府承担责任的建议
    6.1 完善农民工维权的政府责任
        6.1.1 完善服务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
        6.1.2 明晰农民工维权的政府责任
        6.1.3 加强法治监督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6.2 加强农民工维权的制度保障
        6.2.1 必须对现有的户籍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6.2.2 构建覆盖整个农民工群体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6.2.3 实施积极的农民工管理政策
    6.3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及组织化程度
        6.3.1 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各方面素质
        6.3.2 用人单位的基层党组必须加大对农民工的吸纳程度
        6.3.3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会
        6.3.4 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地区,可以考虑建立农民工协会
    6.4 拓展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渠道
        6.4.1 积极畅通农民工信访参与渠道
        6.4.2 拓展农民工的听证参与渠道
        6.4.3 积极拓展新兴的社会互动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70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70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6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