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家庭功能弱化为基本视角
发布时间:2021-07-08 20:35
社会化是个体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家庭是“人性的养育所”,是儿童社会化的“摇篮”和走向社会的“桥梁”,家庭在儿童初级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家庭成员的外出,家庭传统的“双系抚养”结构不复存在,儿童的监护任务从“双亲”转移给了“单亲”、“祖辈”或其他亲戚。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家庭教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和抚养功能的弱化,进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直接阻碍了留守儿童的成功社会化。留守儿童能否顺利社会化,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还会影响到整体人力资源素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必须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化给予高度的关注。论文共五章,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进行较为客观的评述,阐明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第二部分(第二章)为理论基础部分。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研究中的核心概念“留守儿童”、“社会化”、“家庭功能”做了科学界定,阐明了研究中采用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第三章)为系统分析部分,属于分析问题的环节。结合问卷调查,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进行梳理与...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善应村留守儿童比例饼状图
图 3-2 善应村小学、初中留守儿童率对比图童的数量较以前相比有所增加,这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统计年鉴所公长趋势吻合,同时也体现了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速度的加快,越来力选择外出务工,并以此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问卷显示,小例高于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比例。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小学阶段学,家中老人身体状况较好,能够照顾孩子,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少这部分家长多数属于 70 后和 80 后,对农村以外的生活了解较多,意识较强,视野相对开阔,他们普遍认为外出务工机会更多,能此他们更愿意出去“闯世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监护类型示,目前农村家庭普遍出现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在家照顾家庭的状
图 3-3 善应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图的出现,一是因为农民外出务工的性质,大多属于体力劳动较高,女性一般难以胜任;二是受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男人们在外打工增加收入的同时,希望妻子能够在家打理好双赢”。单亲监护比例的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留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J]. 王向晨.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03)
[2]论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心理危机干预[J]. 侯岩峰. 现代教育科学. 2012(08)
[3]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功能的变化——以江西省安义古村为例[J]. 尹世洪. 农业考古. 2012(04)
[4]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J]. 王秋香,李倡平. 当代教育论坛. 2012(03)
[5]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与学校教育对策——对浙南R市的调查与实践[J]. 邓纯考. 浙江社会科学. 2012(05)
[6]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 戴斌荣.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3)
[7]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路径[J]. 李孝川. 继续教育研究. 2012(04)
[8]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对策[J]. 吴坚. 理论学习. 2012(04)
[9]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关系研究[J]. 杨威.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2(02)
[10]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J]. 郭晓霞. 教育探索. 2012(02)
本文编号:3272289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善应村留守儿童比例饼状图
图 3-2 善应村小学、初中留守儿童率对比图童的数量较以前相比有所增加,这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统计年鉴所公长趋势吻合,同时也体现了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速度的加快,越来力选择外出务工,并以此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问卷显示,小例高于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比例。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小学阶段学,家中老人身体状况较好,能够照顾孩子,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少这部分家长多数属于 70 后和 80 后,对农村以外的生活了解较多,意识较强,视野相对开阔,他们普遍认为外出务工机会更多,能此他们更愿意出去“闯世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监护类型示,目前农村家庭普遍出现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在家照顾家庭的状
图 3-3 善应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图的出现,一是因为农民外出务工的性质,大多属于体力劳动较高,女性一般难以胜任;二是受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男人们在外打工增加收入的同时,希望妻子能够在家打理好双赢”。单亲监护比例的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留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J]. 王向晨.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03)
[2]论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心理危机干预[J]. 侯岩峰. 现代教育科学. 2012(08)
[3]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功能的变化——以江西省安义古村为例[J]. 尹世洪. 农业考古. 2012(04)
[4]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J]. 王秋香,李倡平. 当代教育论坛. 2012(03)
[5]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与学校教育对策——对浙南R市的调查与实践[J]. 邓纯考. 浙江社会科学. 2012(05)
[6]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 戴斌荣.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3)
[7]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路径[J]. 李孝川. 继续教育研究. 2012(04)
[8]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对策[J]. 吴坚. 理论学习. 2012(04)
[9]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关系研究[J]. 杨威.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2(02)
[10]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J]. 郭晓霞. 教育探索. 2012(02)
本文编号:3272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7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