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长江三峡人口地理初步研究(1910-1953)
本文关键词:近代长江三峡人口地理初步研究(1910-1953),,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区域研究为切入点,深化历史人口地理研究,考析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域内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地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族群等社会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已是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近代长江三峡人口地理”为研究课题,不仅能为中国近代人口地理研究提供一个区域性的个案支撑,更可以深化我们对人口时空变迁复杂性与多样性的认知。在现实意义上,还可以为当代三峡地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学理上的参考,对解决三峡移民与人口现状提供一个历史背景。 以往对近代三峡人口地理的研究缺乏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把握,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本文通过详尽占有大量原始人口统计资料,尽可能地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并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推证法、统计计量分析法、田野实地考察法、序列比较与剖面分析方法,详细考察了近代(1910—1953)长江三峡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地域结构、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内容,分阶段重建了近代三峡地区人口地理剖面,初步梳理了这一时段三峡地区人口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与影响因子。 本文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解释本文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并对本研究的相关学术史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最后对本研究的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作了初步的说明,对研究的主要内容、重难点与时空范围进行了界定。 第二章为“近代长江三峡地区的人口规模序列”。通过考辨近代三峡地区官方人口普查与登记数据的真实性,进一步参证各地方志与其他资料所载三峡地区的分县人口数据,基本上重建1910—1953年间三峡地区较为准确与客观的县级人口规模序列。对前期(1910—1936)三峡人口规模序列的重建,其分辨率可提高到5年,对后期(1937—1953)的重建则细化至3年。 第三章为“近代长江三峡地区的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在前一章重建分区域人口序列之基础上,通过考察1910—1953年间长江三峡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与地域分布空间格局,初步分析了该时段内长江三峡地区人口增长影响机制与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近代三峡区域人口时空变化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近代长江三峡地区 人口规模序列 人口增长 人口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58;K26;K928.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绪论7-20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7-9
- 第二节: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回顾9-15
- 一、中国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整体回顾9-11
- 二、近代中国人口地理研究状况的相关回顾11-13
- 三、近代三峡地区人口地理研究现状的专题回顾13-15
-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资料来源15-18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重难点与时空范围的界定18-20
- 第二章 :近代长江三峡地区的人口规模序列20-63
- 第一节:近代三峡地区的人口普查、登记数据及其质量分析20-32
- 一、清末三峡地区的宣统人口普查数据的回顾20-22
- 二、1912—1927年三峡地区的人口普查、登记数据及其质量分析22-24
- 三:1927——1936年三峡地区的人口普查、登记数据及其质量分析24-28
- 四、1937——1953年三峡地区的人口普查、登记数据及其质量分析28-32
- 第二节:1910——1936年三峡地区人口规模县级序列的重建32-44
- 一、峡西地区1910—1936年人口规模县级序列的重建33-38
- 二、峡中地区1910—1936年人口规模县级序列的重建38-41
- 三、峡东地区1910—1936年人口规模县级序列的重建41-44
- 第三节:1937—1953年三峡地区人口规模县级序列的重建44-63
- 一、峡西地区1937—1953年人口规模县级序列的重建45-54
- 二、峡中地区1937—1953年人口规模县级序列的重建54-58
- 三、峡东地区1937—1953年人口规模县级序列的重建58-63
- 第三章 :近代长江三峡地区的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63-88
- 第一节:近代长江三峡地区户口总量增长状况63-66
- 第二节:近代长江三峡地区人口增长的负面因素与形成机制66-79
- 一、近代长江三峡地区人口增长的负面因素66-76
- 二、近代长江三峡地区人口增长的形成机制76-79
- 第三节:近代分时段三峡地区人口分布剖面的重建79-83
- 第四节:近代长江三峡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与分布规律83-88
- 一、地理环境与近代三峡地区人口分布的带状结构83-84
- 二、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群与近代三峡地区人口分布的多中心网状格局84-86
- 三、社会政治因素与近代三峡地区人口空间发展的突变性86-88
- 结语:对近代三峡地区人口时空发展的几点认识88-90
- 参考文献90-97
- 一、历史文献90-91
- 二、现代文献91-97
- 后记:学术是一种坚守97-99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99-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姆斯·P·艾伦;李晓宝;;英文人口地理新近教科书目录[J];国外人文地理;1986年01期
2 刘小鹏,王亚娟;宁夏人口地理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年01期
3 ;人口地理与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1期
4 王双怀;明代华南人口地理浅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04期
5 ;人口地理与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1期
6 冯春萍;当前俄罗斯人口地理变动的新特点[J];人文地理;2002年05期
7 王洪军;隋代人口状况与人口地理配置[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人口地理与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2期
9 张安东;;近代安徽人口地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吴宝成;全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N];中国测绘报;2002年
2 马海仙;《青海人口地理分界线问题研究》课题顺利结项[N];中国人口报;2010年
3 顾开建;宁波建成人口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鹏;近代长江三峡人口地理初步研究(1910-1953)[D];西南大学;2012年
2 赵超;明清澳门人口地理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李雪敏;中学人口地理知识内容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珂;伊朗人口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长江三峡人口地理初步研究(1910-1953),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