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期城市农民工公民身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04:08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城乡二元结构下行政壁垒的松动,农民工群体大规模的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作为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然结果,农民工一方面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为缩小城乡差距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现行制度与法律以及社会的差别对待,农民工以不平等的身份遭受到不平等待遇。作为我国的公民,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农民工的公民身份是缺失的。农民工公民身份的缺失不仅仅涉及待遇歧视,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涉及到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既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使城市农民工切实获得其公民身份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带有整体性、根本性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对城市农民工问题研究和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即公民身份的视角来研究我国转型期城市农民工问题:以公民身份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运用雅诺斯基的四维公民权利分析范式来考察我国社会转型期城市农民工公民身份的缺失问题,并试图在分析造成其公民身份缺失原因的基础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选...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从身份视角对城市农民工问题的研究
1.2.2 国外关于公民身份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2.4 理论基础
1.3 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和不足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城市农民工公民身份问题
2.1 公民身份理论概述
2.1.1 概念界定
2.1.2 公民身份理论
2.1.3 公民身份理论的现实关怀
2.2 城市农民工公民身份的缺失
2.2.1 法律权利的缺失
2.2.2 政治权利的缺失
2.2.3 社会权利的缺失
2.2.4 参与权利的缺失
第三章 城市农民工公民身份缺失的原因探析
3.1 制度性因素
3.1.1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
3.1.2 社会保障制度
3.1.3 劳动就业制度
3.1.4 教育培训制度
3.2 社会性因素
3.2.1 城市社会对城市农民工的歧视
3.2.2 社会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偏差
3.3 主体性因素
3.3.1 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
3.3.2 农民工维权意识薄弱
3.3.3 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低
3.4 历史性因素
第四章 城市农民工获得公民身份的对策研究
4.1 制度创新
4.1.1 改革和完善政治参与制度
4.1.2 改革户籍制度
4.1.3 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4.1.4 改革现行就业制度
4.1.5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4.2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法律权利
4.3 引导社会舆论,消除社会排斥
4.4 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
4.5 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公民意识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困境与对策探析[J]. 李成福. 就业与保障. 2007(12)
[2]对公民身份双重维度的演变分析[J]. 李攀. 重庆社会科学. 2007(03)
[3]构建和谐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若干思考[J]. 晁金典,万小兵,刘小干. 农业经济. 2007(03)
[4]农民工政治参与模式变迁及其实现路径选择[J]. 邓秀华. 求索. 2007(02)
[5]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民工市民化[J]. 胡平,赵俊怀. 农村经济. 2007(02)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公民资格权利的发展[J]. 褚松燕. 政法论坛. 2007(01)
[7]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J]. 彭向刚,袁明旭.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1)
[8]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和广东模式为例[J]. 石宏伟,张仁传. 理论探索. 2007(01)
[9]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农民工的国民待遇问题[J]. 毕正华. 价格月刊. 2006(12)
[10]中国农民工问题: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J]. 郑功成,黄黎若莲.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6)
本文编号:3281312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从身份视角对城市农民工问题的研究
1.2.2 国外关于公民身份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2.4 理论基础
1.3 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和不足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城市农民工公民身份问题
2.1 公民身份理论概述
2.1.1 概念界定
2.1.2 公民身份理论
2.1.3 公民身份理论的现实关怀
2.2 城市农民工公民身份的缺失
2.2.1 法律权利的缺失
2.2.2 政治权利的缺失
2.2.3 社会权利的缺失
2.2.4 参与权利的缺失
第三章 城市农民工公民身份缺失的原因探析
3.1 制度性因素
3.1.1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
3.1.2 社会保障制度
3.1.3 劳动就业制度
3.1.4 教育培训制度
3.2 社会性因素
3.2.1 城市社会对城市农民工的歧视
3.2.2 社会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偏差
3.3 主体性因素
3.3.1 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
3.3.2 农民工维权意识薄弱
3.3.3 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低
3.4 历史性因素
第四章 城市农民工获得公民身份的对策研究
4.1 制度创新
4.1.1 改革和完善政治参与制度
4.1.2 改革户籍制度
4.1.3 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4.1.4 改革现行就业制度
4.1.5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4.2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法律权利
4.3 引导社会舆论,消除社会排斥
4.4 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
4.5 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公民意识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困境与对策探析[J]. 李成福. 就业与保障. 2007(12)
[2]对公民身份双重维度的演变分析[J]. 李攀. 重庆社会科学. 2007(03)
[3]构建和谐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若干思考[J]. 晁金典,万小兵,刘小干. 农业经济. 2007(03)
[4]农民工政治参与模式变迁及其实现路径选择[J]. 邓秀华. 求索. 2007(02)
[5]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民工市民化[J]. 胡平,赵俊怀. 农村经济. 2007(02)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公民资格权利的发展[J]. 褚松燕. 政法论坛. 2007(01)
[7]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J]. 彭向刚,袁明旭.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1)
[8]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和广东模式为例[J]. 石宏伟,张仁传. 理论探索. 2007(01)
[9]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农民工的国民待遇问题[J]. 毕正华. 价格月刊. 2006(12)
[10]中国农民工问题: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J]. 郑功成,黄黎若莲.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6)
本文编号:3281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8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