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分析 ——以兰州市农民工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9 14:28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支持城市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歧视和排斥,长期游离于城市社会边缘。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农民工市民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问卷法等资料收集方法,选取兰州市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将社会排斥理论作为理论工具,通过实证调查,考察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产生社会排斥的制度因素,试图揭示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社会排斥的症结所在。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言,提出了研究缘起和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回顾了国内学者关于社会排斥理论和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做了简要评述;第二章是研究设计部分,对本文所用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理论工具进行了探讨,确定了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案;第三章从劳动力市场的排斥、市民权利的排斥、城市文化的排斥三方面考察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排斥;第四章分析了城市社会对农民工市民化排斥的正式制度因素和非正式制度因素;第五章提出了研究结论并进行了简单讨论。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以下五方面:一是城市社会中已经形成了...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缘起和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基本概念
二、理论工具
三、资料收集方法
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
一、经济层面的排斥
二、市民权利的排斥
三、城市文化的排斥
第四章 城市社会对农民工市民化排斥的制度因素
一、正式制度因素
(一) 户籍制度
(二) 就业制度
(三) 社会保障制度
二、非正式制度因素
(一) 分割的二元社会关系
(二) 碰撞中的二元文化
(三) 农民工群体内部的裂缝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三、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J]. 方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2]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制度内与制度外分析——杭州市的个案研究[J]. 方巍. 学海. 2008(02)
[3]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研究综述[J]. 韩佳宏. 铜仁学院学报. 2008(02)
[4]社会政策支持与农民工市民化[J]. 钱正武. 理论与改革. 2005(06)
[5]“社会排斥”与“社会脱离”[J]. 王来华. 理论与现代化. 2005(05)
[6]“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 陈映芳. 社会学研究. 2005(03)
[7]城市民工群体的自愿性隔离[J]. 郭星华,杨杰丽.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01)
[8]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J]. 彭华民. 南开学报. 2005(01)
[9]打工妹的城市社会化——一项关于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经验研究[J]. 朱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J]. 刘传江,周玲. 人口研究. 2004(05)
硕士论文
[1]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李晓丽.山东大学 2007
[2]文化排斥情境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D]. 黄了.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社会排斥与生活适应[D]. 胡杰成.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制度性因素分析[D]. 张莉.吉林大学 2006
[5]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研究[D]. 章娟.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9499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缘起和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基本概念
二、理论工具
三、资料收集方法
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
一、经济层面的排斥
二、市民权利的排斥
三、城市文化的排斥
第四章 城市社会对农民工市民化排斥的制度因素
一、正式制度因素
(一) 户籍制度
(二) 就业制度
(三) 社会保障制度
二、非正式制度因素
(一) 分割的二元社会关系
(二) 碰撞中的二元文化
(三) 农民工群体内部的裂缝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三、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J]. 方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2]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制度内与制度外分析——杭州市的个案研究[J]. 方巍. 学海. 2008(02)
[3]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研究综述[J]. 韩佳宏. 铜仁学院学报. 2008(02)
[4]社会政策支持与农民工市民化[J]. 钱正武. 理论与改革. 2005(06)
[5]“社会排斥”与“社会脱离”[J]. 王来华. 理论与现代化. 2005(05)
[6]“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 陈映芳. 社会学研究. 2005(03)
[7]城市民工群体的自愿性隔离[J]. 郭星华,杨杰丽.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01)
[8]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J]. 彭华民. 南开学报. 2005(01)
[9]打工妹的城市社会化——一项关于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经验研究[J]. 朱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J]. 刘传江,周玲. 人口研究. 2004(05)
硕士论文
[1]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李晓丽.山东大学 2007
[2]文化排斥情境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D]. 黄了.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社会排斥与生活适应[D]. 胡杰成.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制度性因素分析[D]. 张莉.吉林大学 2006
[5]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研究[D]. 章娟.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9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0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