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女性地位的成长与跃升——基于山东三个村庄的个案调查
发布时间:2021-07-31 02:38
乡村男性精英流失为女性发展提供了可能,许多农村妇女自然或不自然地走上了领导岗位,甚至进入了村庄的权力中心。通过对山东省三个典型乱村的研究,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分析这三个村庄由乱到治和女性走入权力中心的过程与作用,来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女性地位上升的必然性与规律性。研究发现,当下少数农村女性的特殊优势与乡村振兴具体要求的耦合促使她们从平凡中显现出来,并较好地打开了村庄失序的症结。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乡村出现空心化的今天,农村妇女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文章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18(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二、三位乡村女性精英的问鼎之路
(一) 初露头角的女大学生村官
(二) “意外”当选的热心村民
(三) 成熟干练的调任书记
三、三位乡村女性精英的乡村振兴实践
(一) 积极培育社会资本为推动乡村善治提供非正式资源
(二) 从文化振兴领域开展合作能够有效实现村民再组织化
(三) 党建引领与农民主体的有机结合激发村庄内生动力
四、总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妇女骨干的组织化与公共参与——以“美丽家园”建设为例[J]. 陈义媛,李永萍. 妇女研究论丛. 2020(01)
[2]城市社区的居民参与:一个本土的阶梯模型[J]. 何雪松,侯秋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3]从经济精英到治理精英: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的路径[J]. 海莉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环境治理中的女性参与[J]. 戚晓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5]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路径研究——以运城雷家坡村德孝文化建设为例[J]. 张嘉凌,董江爱.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9(02)
[6]乡村春晚、女性主体性与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以浙江省缙云县壶镇为例[J]. 辛逸,赵月枝. 妇女研究论丛. 2019(02)
[7]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女性社区精英的角色实践——基于云南大理州云龙县N村旅游社区的个案考察[J]. 苏醒,田仁波.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1)
[8]流动的主体性——乡村振兴中的妇女意识与实践[J]. 姜佳将. 浙江学刊. 2018(06)
[9]以农民组织化重建乡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J]. 吴重庆,张慧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10]农村青年离婚“女性主导”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基于性别理论视角和四川S市5县(区)的考察[J]. 卢飞,徐依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本文编号:3312600
【文章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18(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二、三位乡村女性精英的问鼎之路
(一) 初露头角的女大学生村官
(二) “意外”当选的热心村民
(三) 成熟干练的调任书记
三、三位乡村女性精英的乡村振兴实践
(一) 积极培育社会资本为推动乡村善治提供非正式资源
(二) 从文化振兴领域开展合作能够有效实现村民再组织化
(三) 党建引领与农民主体的有机结合激发村庄内生动力
四、总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妇女骨干的组织化与公共参与——以“美丽家园”建设为例[J]. 陈义媛,李永萍. 妇女研究论丛. 2020(01)
[2]城市社区的居民参与:一个本土的阶梯模型[J]. 何雪松,侯秋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3]从经济精英到治理精英: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的路径[J]. 海莉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环境治理中的女性参与[J]. 戚晓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5]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路径研究——以运城雷家坡村德孝文化建设为例[J]. 张嘉凌,董江爱.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9(02)
[6]乡村春晚、女性主体性与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以浙江省缙云县壶镇为例[J]. 辛逸,赵月枝. 妇女研究论丛. 2019(02)
[7]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女性社区精英的角色实践——基于云南大理州云龙县N村旅游社区的个案考察[J]. 苏醒,田仁波.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1)
[8]流动的主体性——乡村振兴中的妇女意识与实践[J]. 姜佳将. 浙江学刊. 2018(06)
[9]以农民组织化重建乡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J]. 吴重庆,张慧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10]农村青年离婚“女性主导”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基于性别理论视角和四川S市5县(区)的考察[J]. 卢飞,徐依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本文编号:3312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1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