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关系变迁视角下的农民工权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23:5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个规模庞大的新型的劳动力群体——农民工群体,在城市逐渐形成,到目前为止已达2亿余人,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吸引着学者们的注意力。人们已经意识到,解决好农民工问题,能够为改善“三农”问题提供一个新契机、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农民工权益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农民工迁移的逐渐自由化,农民工在成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重要力量的同时也成为权益难以实现的弱势群体。经济上的平等就业、公平报酬等权益,政治上的民主政治权利、参与工会权益,精神文化上的平等人格权益等等都因种种原因难以实现。党和国家已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措施旨在完善农民工的权益实现情况,但实际效果却并不乐观。基于以上情况,本文试图以公平与效率关系变迁为视角,以建国后我国经济发展轨迹为线索,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进行阶段性的研究。探索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变化与农民工权益实现的关系。分析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制度、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对农民工权益实现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农民工权益的思路及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公平与效率...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逻辑思路和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视角和概念界定
1.4.1 公平与效率的分析视角
1.4.2 关于农民工和农民工权益的界定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农民工权益问题研究动态综述
2.1 国外经典作家和学者关于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理论
2.1.1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劳动力转移的论述
2.1.2 发展经济学的劳动力转移模型
2.1.3 其他理论模型
2.2 边缘化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
2.2.1 边缘化理论
2.2.2 社会排斥理论
2.3 评述
2.4 国内农民工权益问题研究现状
3. 中国农民工权益问题回顾
3.1 制度约束与农民权利受损
3.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下农民工权益变迁
3.2.1 1978年—1983年,开始追逐经济公平
3.2.2 1984年—1999年,社会公平问题凸显
3.3 公平效率兼顾下社会公平实现诉求
3.3.1 劳动权益
3.3.2 社会保障权益
3.3.3 民主政治权利
3.3.4 文化、教育和人格权益
4. 中国农民工权益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4.1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变化与农民工权益
4.1.1 计划经济时代
4.1.2 改革开放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代
4.2 制度、政策和法律与农民工权益
4.2.1 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
4.2.2 地方政府偏向性的政策和政策执行不力
4.2.3 法律缺漏和司法部门执行不力
4.3 自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乏与农民工权益
4.3.1 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少人力资本,无力维护自身权益
4.3.2 农民工群体无组织性,社会资源有限,难以通过组织表达权益
5. 中国农民工权益改善的途径分析
5.1 农民工权益问题改善要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5.2 解决农民工权益问题的具体思路
5.2.1 改革阻碍农民工权益实现的旧制度
5.2.2 扭转地方政府的偏向性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
5.2.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司法执行力
5.2.4 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 蔡昉. 经济研究. 2010(04)
[2]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 彭希哲,赵德余,郭秀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3]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J]. 刘传江,徐建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01)
[4]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研究[J]. 鲜开林,滕云,李亮.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7(01)
[5]构建和谐社会与维护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问题研究[J]. 王金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6]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现状、根源、对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的解读[J]. 沈君彬.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5(09)
[7]试论科学发展观下的新经济公平与效率观[J]. 陈泽亚. 求实. 2004(07)
[8]成本收益视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的反思与拓展[J]. 赖小琼,余玉平. 当代经济研究. 2004(02)
[9]向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过渡[J]. 刘国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3(05)
[10]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问题[J]. 刘玉辉,李多全.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3(05)
硕士论文
[1]城市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研究[D]. 李海玲.苏州大学 2009
[2]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D]. 周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14427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逻辑思路和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视角和概念界定
1.4.1 公平与效率的分析视角
1.4.2 关于农民工和农民工权益的界定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农民工权益问题研究动态综述
2.1 国外经典作家和学者关于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理论
2.1.1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劳动力转移的论述
2.1.2 发展经济学的劳动力转移模型
2.1.3 其他理论模型
2.2 边缘化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
2.2.1 边缘化理论
2.2.2 社会排斥理论
2.3 评述
2.4 国内农民工权益问题研究现状
3. 中国农民工权益问题回顾
3.1 制度约束与农民权利受损
3.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下农民工权益变迁
3.2.1 1978年—1983年,开始追逐经济公平
3.2.2 1984年—1999年,社会公平问题凸显
3.3 公平效率兼顾下社会公平实现诉求
3.3.1 劳动权益
3.3.2 社会保障权益
3.3.3 民主政治权利
3.3.4 文化、教育和人格权益
4. 中国农民工权益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4.1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变化与农民工权益
4.1.1 计划经济时代
4.1.2 改革开放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代
4.2 制度、政策和法律与农民工权益
4.2.1 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
4.2.2 地方政府偏向性的政策和政策执行不力
4.2.3 法律缺漏和司法部门执行不力
4.3 自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乏与农民工权益
4.3.1 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少人力资本,无力维护自身权益
4.3.2 农民工群体无组织性,社会资源有限,难以通过组织表达权益
5. 中国农民工权益改善的途径分析
5.1 农民工权益问题改善要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5.2 解决农民工权益问题的具体思路
5.2.1 改革阻碍农民工权益实现的旧制度
5.2.2 扭转地方政府的偏向性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
5.2.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司法执行力
5.2.4 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 蔡昉. 经济研究. 2010(04)
[2]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 彭希哲,赵德余,郭秀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3]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J]. 刘传江,徐建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01)
[4]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研究[J]. 鲜开林,滕云,李亮.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7(01)
[5]构建和谐社会与维护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问题研究[J]. 王金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6]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现状、根源、对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的解读[J]. 沈君彬.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5(09)
[7]试论科学发展观下的新经济公平与效率观[J]. 陈泽亚. 求实. 2004(07)
[8]成本收益视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的反思与拓展[J]. 赖小琼,余玉平. 当代经济研究. 2004(02)
[9]向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过渡[J]. 刘国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3(05)
[10]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问题[J]. 刘玉辉,李多全.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3(05)
硕士论文
[1]城市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研究[D]. 李海玲.苏州大学 2009
[2]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D]. 周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14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1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