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别平等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10:26
性别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促进性别平等作为推进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在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推进性别平等,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性别平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有效措施,努力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使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和社会经济地位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性别歧视在各个领域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仍存在差距,性别平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男性和女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同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促进性别平等,使两性在社会作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参与社会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不仅有利于使两性优势互补,密切合作、携手并进,实现男女两性和社会的共同发展,还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对基本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各领域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对实现性别平等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解读。本文共分3章。第1章主要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基本理论概述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
1.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1.2 社会性别理论
1.2.1 社会性别理论的提出及在中国的发展
1.2.2 社会性别理论主要内涵及意义
1.3 男女平等与性别平等的内涵及关系
1.3.1 男女平等与性别平等的内涵
1.3.2 男女平等与性别平等的关系
第2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别平等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现阶段性别不平等的突出表现
2.1.1 性别不平等在就业领域的表现
2.1.2 性别不平等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2.1.3 性别不平等在教育领域的表现
2.1.4 性别不平等在大众文化领域的表现
2.1.5 性别不平等在社会家庭领域的表现
2.2 现阶段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2.2.1 就业领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2.2.2 政治领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2.2.3 教育领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2.2.4 大众文化领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2.2.5 社会家庭领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第3章 现阶段推进性别平等进程对策及意义
3.1 现阶段推进性别平等对策建议
3.1.1 推进就业领域性别平等的对策建议
3.1.2 推进政治领域性别平等的对策建议
3.1.3 推进教育领域性别平等的对策建议
3.1.4 推进大众文化领域性别平等的对策建议
3.1.5 推进社会家庭领域性别平等的对策建议
3.2 现阶段推进性别平等重要意义
3.2.1 性别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
3.2.2 性别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3.2.3 性别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3.2.4 性别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 妇女研究论丛. 2011(06)
[2]性别平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贾玉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促进两性平等 构建和谐社会[J]. 李少莉.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04)
[4]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J]. 李春玲.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3)
[5]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J]. 付红梅.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07)
[6]推进男女平等 构建和谐社会[J]. 张积珠,黎春娴.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从我国男女平等的现状看男女平等的复合内涵[J]. 陈爱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8]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性别和谐[J]. 龙静云. 学习月刊. 2005(12)
[9]女性就业的边缘化——中国目前的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原因[J]. 蓝李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4(09)
[10]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J]. 王毅平. 东岳论丛. 2001(04)
博士论文
[1]中国参政、就业政策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D]. 周敏.吉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762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基本理论概述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
1.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1.2 社会性别理论
1.2.1 社会性别理论的提出及在中国的发展
1.2.2 社会性别理论主要内涵及意义
1.3 男女平等与性别平等的内涵及关系
1.3.1 男女平等与性别平等的内涵
1.3.2 男女平等与性别平等的关系
第2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别平等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现阶段性别不平等的突出表现
2.1.1 性别不平等在就业领域的表现
2.1.2 性别不平等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2.1.3 性别不平等在教育领域的表现
2.1.4 性别不平等在大众文化领域的表现
2.1.5 性别不平等在社会家庭领域的表现
2.2 现阶段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2.2.1 就业领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2.2.2 政治领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2.2.3 教育领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2.2.4 大众文化领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2.2.5 社会家庭领域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分析
第3章 现阶段推进性别平等进程对策及意义
3.1 现阶段推进性别平等对策建议
3.1.1 推进就业领域性别平等的对策建议
3.1.2 推进政治领域性别平等的对策建议
3.1.3 推进教育领域性别平等的对策建议
3.1.4 推进大众文化领域性别平等的对策建议
3.1.5 推进社会家庭领域性别平等的对策建议
3.2 现阶段推进性别平等重要意义
3.2.1 性别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
3.2.2 性别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3.2.3 性别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3.2.4 性别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 妇女研究论丛. 2011(06)
[2]性别平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贾玉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促进两性平等 构建和谐社会[J]. 李少莉.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04)
[4]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J]. 李春玲.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3)
[5]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J]. 付红梅.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07)
[6]推进男女平等 构建和谐社会[J]. 张积珠,黎春娴.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从我国男女平等的现状看男女平等的复合内涵[J]. 陈爱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8]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性别和谐[J]. 龙静云. 学习月刊. 2005(12)
[9]女性就业的边缘化——中国目前的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原因[J]. 蓝李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4(09)
[10]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J]. 王毅平. 东岳论丛. 2001(04)
博士论文
[1]中国参政、就业政策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D]. 周敏.吉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7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2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