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两委选举中妇女派性竞争研究——基于北京市W村的驻村调查
发布时间:2021-08-09 15:49
"派性"是华北村庄政治生活中凸显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近些年来,学术界对村庄派性政治的研究逐渐增加。由于村庄的派性结构是在"男性主位"的文化沉淀中形成的,因此对女性在派性框架内政治参与的研究很少。通过在北京市W村对村干部以及村民进行结构化和开放式访谈,深入了解派性形成的历史原因、派性形成的条件、派性与选举,并揭示女性在派性政治中的动员作用。本研究厘清派性在华北村庄的运作机制,以及女性在派性政治框架内的政治参与实现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探讨女性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是否突破男性构造的派性结构。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W村利益再分配的秩序与层次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抗型派性政治:一个农村派性竞争和派性博弈的解释框架[J]. 余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派性政治的实践及治理——政治代表性视角[J]. 刘锐,刘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3]村庄政治中的派性[J]. 刘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阶层分化下的村庄派性选举与民主决策——基于浙东N县D村的调查[J]. 李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5]派性村庄政治下的农民上访研究[J]. 邢成举.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9)
[6]村“两委”选举中派系贿选现象研究[J]. 吴思红,李韬. 政治学研究. 2015(01)
[7]基于社会失范理论的农村妇女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规制策略探讨[J]. 徐梦佳,付翠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11)
[8]变迁中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研究——基于山东省的数据分析[J]. 梁丽霞,李伟峰,高功敬. 东岳论丛. 2014(10)
[9]新时期女性政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梁丽霞,高功敬,李伟峰.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7)
[10]农村留守妇女的村庄政治参与及其影响因素——以16省660村的留守妇女为例[J]. 吕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06)
本文编号:3332353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W村利益再分配的秩序与层次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抗型派性政治:一个农村派性竞争和派性博弈的解释框架[J]. 余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派性政治的实践及治理——政治代表性视角[J]. 刘锐,刘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3]村庄政治中的派性[J]. 刘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阶层分化下的村庄派性选举与民主决策——基于浙东N县D村的调查[J]. 李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5]派性村庄政治下的农民上访研究[J]. 邢成举.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9)
[6]村“两委”选举中派系贿选现象研究[J]. 吴思红,李韬. 政治学研究. 2015(01)
[7]基于社会失范理论的农村妇女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规制策略探讨[J]. 徐梦佳,付翠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11)
[8]变迁中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研究——基于山东省的数据分析[J]. 梁丽霞,李伟峰,高功敬. 东岳论丛. 2014(10)
[9]新时期女性政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梁丽霞,高功敬,李伟峰.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7)
[10]农村留守妇女的村庄政治参与及其影响因素——以16省660村的留守妇女为例[J]. 吕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06)
本文编号:3332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3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