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07:02
  流动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特殊人群。在我国二元经济体制下,他们一般多来自于农村或城市周边的相对落后地区。从农村走向城市或较繁华的地区,在另一个不同的生活境遇下生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短期来讲,面对的是新的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长远的角度来讲,则是从农村人变成城里人的角色转换问题。尽管目前学术界针对流动儿童的研究比较多,但这些研究多为理论探讨,且以流动儿童教育、医疗等社会学内容为主,虽然也有关注流动儿童城市生活适应和融入等方面的心理学研究,但在快速城市化所引起流动儿童问题凸显的背景下,这些研究在解释相关问题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而对这一群体城市角色认同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增进对这一过程的了解,以便为促进流动儿童市民化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思辨和问卷调查,构建了城市角色认同的理论结构,并以重庆市中小学生为例,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城市角色认同的结构进行了初步验证,同时考察了该结构在不同群体中的适配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角色认同在性别、年级、学段等变量上的差异,并对影响城市角色认同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综合以上...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2.1 拓展角色认同研究领域
        1.2.2 揭示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的发展特点
        1.2.3 为流动儿童社会融入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角色认同相关理论概念
        2.1.1 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
        2.1.3 测量研究
    2.2 流动儿童及其相关研究
        2.2.1 流动儿童
        2.2.2 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研究
        2.2.3 影响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社会环境因素
        2.2.4 影响流动儿童角色认同的心理因素
        2.2.5 流动儿童适应研究
    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3 研究构想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方法
    3.5 研究思路
4 城市角色认同结构的理论建构
    4.1 流动儿童
    4.2 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
    4.3 维度构建
5 实证研究
    Ⅰ 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问卷的编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材料
        4 研究程序
        5 结果与分析
            5.1 项目筛选
            5.2 探索性因素分析
            5.3 信度分析
            5.4 效度检验
            5.5 验证性因素分析
            5.6 多样本等同性检验
        6 讨论
    Ⅱ 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的特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工具
        3 被试
        4 统计工具
        5 结果与分析
            5.1 城市角色认同的性别差异分析
            5.2 城市角色认同的学段差异分析
            5.3 城市角色认同的户口差异分析
            5.4 城市角色认同的居住环境差异分析
            5.5 城市角色认同的年级差异分析
            5.6 城市角色认同的居住时间差异分析
            5.7 城市角色认同在居住时间、居住环境以及年级上的交互作用分析
        6 讨论
            6.1 城市角色认同年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6.2 城市角色认同居住时间的特点与趋势
            6.3 城市角色认同户口、学段和居住环境的特点
    Ⅲ 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工具
        4 统计工具
        5 结果与分析
            5.1 相关分析
            5.2 回归分析
            5.3 中介作用分析
        6 讨论
6 总讨论
    6.1 关于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问卷编制
        6.1.1 关于理论支撑
        6.1.2 关于城市角色认同结构
        6.1.3 关于适用对象
    6.2 关于角色认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6.3 本研究的价值与未来研究展望
        6.3.1 研究价值
        6.3.2 未来研究展望
    6.4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 李志勇,董文,吴明证.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2]城市更好:流动少年的身份认同与群体偏好[J]. 石长慧.  中国农村观察. 2010(03)
[3]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角色认同的关系研究[J]. 安海燕,刘洪福,赫英娟.  教育探索. 2010(04)
[4]适应障碍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许祖年,黄尚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01)
[5]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 谭千保.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1)
[6]初中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特点及其关系分析[J]. 谢子龙,侯洋,徐展.  中国学校卫生. 2009(10)
[7]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  心理学报. 2009(10)
[8]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父母养育方式与成绩的关系[J]. 彭丽华,李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08)
[9]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与人格特征研究[J]. 郑友富,俞国良.  教育研究. 2009(05)
[10]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白文飞,徐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 魏淑华.西南大学 2008
[2]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 周永康.西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角色认同研究[D]. 吴爽.西南大学 2009
[2]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D]. 孙瑞权.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中学教师入职阶段角色认同的研究[D]. 秦浦红.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33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33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0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