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民工融城问题研究 ——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的思想为视域
发布时间:2021-08-13 05:32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角度——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为指导。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掌握他们当时研究公平正义的方法论(唯物观)对于分析、解决当今发生的问题同样有重要的方法意义。所以,研究当今农民工融入城市出现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对其的指导为:首先要用历史唯物眼光立足当代国情来看问题。其次要注重对弱势群体(农民工)资源配置的倾斜。三要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后要以人的发展实现社会融入。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农民工融城的内涵、现状、农民工在融城过程中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就业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权益得不到保障,教育歧视和社会偏见)及其问题产生的归因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分析解决农民工融城中公平缺失的路径选择。一要建构公平制度保障社会公平,逐步改革户籍制度等。二要建构公平的农民工就业机制,建设规范诚信的劳动力市场,建构劳动合同管理机制等。三构建公平的农民工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四要营造接纳农民工融城的良好氛围。最后,要提高农民工自身融城能力。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内涵
2.1.1 马克思恩格斯从批判中重塑公平正义的疆域
2.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2.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特点
2.2.1 历史性
2.2.2 阶级性
2.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方法论
2.3.1 公平正义问题研究方法的变革:唯物史观
2.3.2 公平正义问题研究重心的放矢:物质生产
2.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对研究本课题的指导意义
2.4.1 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待当今社会公正问题
2.4.2 将资源配置倾斜于弱势群体(农民工)
2.4.3 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4.4 以人的发展实现社会融入
第3章 农民工融城的现状及其因素分析
3.1 农民工融城的内涵
3.2 农民工融城的现状
3.2.1 经济层面
3.2.2 社会层面
3.2.3 心理层面
3.3 农民工在融城过程中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
3.3.1 就业歧视难使农民工融城后有效就业
3.3.2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难使农民工融城后有保障
3.3.3 教育歧视阻碍农民工融城后发展
3.3.4 社会偏见难平农民工心理之殇
3.4 农民工融城困境的原因分析:以公平正义为视角
3.4.1 政府方面
3.4.2 社会方面
3.4.3 农民工自身方面
第4章 推进我国农民工融城的路径选择
4.1 构建公平的制度环境
4.1.1 建构公平的户籍制度
4.1.2 构建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
4.2 构建公平的农民工就业机制
4.2.1 建设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4.2.2 建立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机制
4.2.3 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
4.3 构建公平的农民工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4.3.1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4.3.2 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4.3.3 加强农民工就业和素质教育培训
4.4 营造接纳农民工融城的良好氛围
4.4.1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4.4.2 发挥媒体正确导向作用
4.4.3 增强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友好意识
4.5 农民工要提高自身融城能力
4.5.1 提高自身素质
4.5.2 增强维权意识
4.5.3 投身社会交往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工市民化与公共服务制度创新[J]. 韩俊. 行政管理改革. 2012(11)
[2]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及当代启示[J]. 张瑞,秦书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3]公民意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在驱动力[J]. 杨莉芸. 求索. 2012(05)
[4]组织化:农民工“虚城市化”到市民化的理性路径[J]. 张春华. 学术论坛. 2012(01)
[5]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约束及创新路径选择[J]. 廖于.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6)
[6]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斐. 人口研究. 2011(06)
[7]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与对策——以重庆为例的调查研究[J]. 胡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06)
[8]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中的政府作用[J]. 胥仕元,耿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9]社会网络特征、工作搜索策略对新生代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J]. 王国猛,黎建新,郑全全. 农业经济问题. 2011(10)
[10]论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张燕,万斌. 求实. 2011(10)
博士论文
[1]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 王竹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2]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 陈浩.南京农业大学 2007
[3]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钱正武.中共中央党校 2006
本文编号:3339849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内涵
2.1.1 马克思恩格斯从批判中重塑公平正义的疆域
2.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2.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特点
2.2.1 历史性
2.2.2 阶级性
2.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方法论
2.3.1 公平正义问题研究方法的变革:唯物史观
2.3.2 公平正义问题研究重心的放矢:物质生产
2.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对研究本课题的指导意义
2.4.1 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待当今社会公正问题
2.4.2 将资源配置倾斜于弱势群体(农民工)
2.4.3 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4.4 以人的发展实现社会融入
第3章 农民工融城的现状及其因素分析
3.1 农民工融城的内涵
3.2 农民工融城的现状
3.2.1 经济层面
3.2.2 社会层面
3.2.3 心理层面
3.3 农民工在融城过程中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
3.3.1 就业歧视难使农民工融城后有效就业
3.3.2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难使农民工融城后有保障
3.3.3 教育歧视阻碍农民工融城后发展
3.3.4 社会偏见难平农民工心理之殇
3.4 农民工融城困境的原因分析:以公平正义为视角
3.4.1 政府方面
3.4.2 社会方面
3.4.3 农民工自身方面
第4章 推进我国农民工融城的路径选择
4.1 构建公平的制度环境
4.1.1 建构公平的户籍制度
4.1.2 构建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
4.2 构建公平的农民工就业机制
4.2.1 建设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4.2.2 建立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机制
4.2.3 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
4.3 构建公平的农民工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4.3.1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4.3.2 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4.3.3 加强农民工就业和素质教育培训
4.4 营造接纳农民工融城的良好氛围
4.4.1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4.4.2 发挥媒体正确导向作用
4.4.3 增强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友好意识
4.5 农民工要提高自身融城能力
4.5.1 提高自身素质
4.5.2 增强维权意识
4.5.3 投身社会交往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工市民化与公共服务制度创新[J]. 韩俊. 行政管理改革. 2012(11)
[2]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及当代启示[J]. 张瑞,秦书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3]公民意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在驱动力[J]. 杨莉芸. 求索. 2012(05)
[4]组织化:农民工“虚城市化”到市民化的理性路径[J]. 张春华. 学术论坛. 2012(01)
[5]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约束及创新路径选择[J]. 廖于.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6)
[6]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斐. 人口研究. 2011(06)
[7]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与对策——以重庆为例的调查研究[J]. 胡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06)
[8]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中的政府作用[J]. 胥仕元,耿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9]社会网络特征、工作搜索策略对新生代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J]. 王国猛,黎建新,郑全全. 农业经济问题. 2011(10)
[10]论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张燕,万斌. 求实. 2011(10)
博士论文
[1]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 王竹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2]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 陈浩.南京农业大学 2007
[3]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钱正武.中共中央党校 2006
本文编号:3339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3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