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中夏的工人运动思想
发布时间:2021-08-18 20:46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是最早一批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青年思想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对工人运动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工运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分析工人阶级的成长历史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征,邓中夏明确指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但是,中国的革命不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也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在革命斗争中,工人阶级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等各个要求革命的阶级建立联合战线。工人运动不仅仅是一场要求减轻对工人压迫的经济斗争,它同时也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政治革命。因此,工人运动必须有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者、组织力量。邓中夏认为,俄国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中国工人运动也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然就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工人阶级要在党的领导下以工会为组织开展工人运动。邓中夏不仅是一个理论家,还是一个实践家,是一个杰出的工人领袖。他通过创办报刊,开办劳动补习学校等方式在工人群众和广大受压迫人民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工人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的思想觉悟;他组织领导了多次工...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思想
(一)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开展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新变化
(三) 20 世纪初,中国工人运动思想的发展状况
1. 陈独秀的工人运动思想及其影响
2. 毛泽东的工人运动思想及其影响
3. 刘少奇的工人运动思想及其影响
二、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邓中夏对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
(二) 邓中夏对中国工人阶级特点的分析
1. 身受三重压迫,苦难深重,革命意志坚定
2. 绝对数量不多,但较为集中
3. 迫切寻求教育和提高,成长迅速
4. 与农民是天然的同盟军
(三) 邓中夏对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的分析
(四) 中国工人运动的路径选择
1. 提高工人阶级文化水平,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
2. 组织工会
3. 劳动立法,保障权益
4. 接受党的领导,夺取革命领导权
5. 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三、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实践及其历史地位
(一) 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实践
1. 创设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2. 组织和领导工人罢工,并深刻总结经验教训
3. 参加劳工会议,组建全国劳动组织
(二) 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1. 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特征及局限性
2. 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主革命时期刘少奇工运思想发展轨迹[J]. 王玉平.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1998(05)
本文编号:3350600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思想
(一)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开展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新变化
(三) 20 世纪初,中国工人运动思想的发展状况
1. 陈独秀的工人运动思想及其影响
2. 毛泽东的工人运动思想及其影响
3. 刘少奇的工人运动思想及其影响
二、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邓中夏对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
(二) 邓中夏对中国工人阶级特点的分析
1. 身受三重压迫,苦难深重,革命意志坚定
2. 绝对数量不多,但较为集中
3. 迫切寻求教育和提高,成长迅速
4. 与农民是天然的同盟军
(三) 邓中夏对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的分析
(四) 中国工人运动的路径选择
1. 提高工人阶级文化水平,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
2. 组织工会
3. 劳动立法,保障权益
4. 接受党的领导,夺取革命领导权
5. 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三、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实践及其历史地位
(一) 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实践
1. 创设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2. 组织和领导工人罢工,并深刻总结经验教训
3. 参加劳工会议,组建全国劳动组织
(二) 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1. 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特征及局限性
2. 邓中夏工人运动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主革命时期刘少奇工运思想发展轨迹[J]. 王玉平.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1998(05)
本文编号:3350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5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