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破解自治困境:住宅小区业主自治的实践逻辑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1-08-25 02:25
  作为城市基层民主发展的新生力量:业主自治并没有在期望中实现快速推进和良性运转。现实中,反而面临着因业主内生动力不足、小区规模过大、开发商、物业公司抵触导致的成立难;因形式相对固定、单一,准入资格封闭和程序严格冗长导致的备案难。此外,业主自治组织在履职和换届时也面临着业主的广泛不信任和搭便车心理,业委会协商议事精神和专业素能相对不足等现实困境,能否明晰与物业公司的定位,实现与社区治理等基层政权力量的有机衔接同样考验着业主自治效能的发挥。破除业主自治困境,需要借助从"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纵深拓展的机遇,坚持在自治中融入法治和德治,实现从自治维权逐步向公共生活的再造过渡,在构建小区共同体的同时实现小区公共治理。 

【文章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6)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业主自治的崛起与运行困境
    (一)业主自治组织成立难
        1.和平状态下内生动力不足。
        2.开发商、物业公司的天然抵触。
        3.规模过大、利益分化下的撕扯。
        4.固有观念和偏见的掣肘。
    (二)业主自治组织备案难
        1.自治形式相对单一、固定。
        2.业主准入资格的封闭性。
        3.程序厄长且严格的民主程序。
    (三)业主自治组织履职难、换届难
        1.业主广泛的不信任心理。
        2.业主广泛的搭便车心理。
        3.业委会成员的趋利倾向。
        4.议事与协商精神的欠缺。
        5.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四)业主自治组织与物业公司的定位之争
    (五)业主自治组织与社区治理的疏离与偏见
        1.社区治理的“想”与“怕”。
        2.业主自治组织自我定位局限。
二、业主自治生成与效能的再思考
三、业主自治的机制设计与建设路径
    (一)业主自治的制度支撑
        1.重视党建引领,着力打造公益心强、责任心重、能力过硬的自治队伍。
        2.理清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关系,推进交叉任职与自治联动。
        3.允许和鼓励多种业主自治实现形式的探索。
    (二)业主自治的赋权赋能
        1.引入信息化技术,助力选举决策议事。
        2.组建专业力量,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三)业主自治的监督制约
        1.建立自治考评指标与体系,引领组织履职。
        2.探索街道、社区重大事项审查权,强化关键指导。
        3.培育业主内部监督体系,实现多元共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 张农科.  城市问题. 2012(05)
[2]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 林光彬.  管理世界. 2004(04)



本文编号:3361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61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8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