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软治理:内涵、挑战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1-08-25 06:07
软治理是一种以软权力和软法为依托的全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柔性化、治理规则软法化、考核评价人本性等特征,有助于克服传统硬治理模式的不足。实践中,农村环境软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碎片化、软治理机制虚化、软法体系与效力不足、治理考核"硬取向"等问题和挑战。推进农村环境软治理,要着力建设生态型政府,强化政府农村环境治理职能;培育多元主体,提升农村环境自治能力;构建软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合作;完善农村环境软法体系,提升软法效力;健全农村环境考核体系,强化"软约束"。
【文章来源】:求实.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软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的新视角
(一)农村环境软治理的理论内涵
(二)农村环境软治理的基本特征
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农村环境软治理的基本前提
2.治理手段的柔性化是农村环境软治理的关键路径
3.治理规则的软法化是农村环境软治理的发展方向
4.考核评价的人本性是农村环境软治理的价值取向
(三)农村环境软治理的现实意义
1.软治理有助于激发农村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
2.软治理有助于降低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本
3.软治理有助于增强农村环境治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软治理有助于维护和实现村庄公共利益
三、农村环境软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农村环境治理主体的碎片化
1.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缺位、越位与错位
2.村委会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无心”与“无力”
3.村民从“公共人”向“理性人”转变
(二)农村环境软治理机制的虚化
(三)农村环境软法体系与效力的不足
(四)农村环境治理考核的“硬取向”
四、推进农村环境软治理的路径选择
(一)建设生态型政府,强化政府农村环境治理职能
(二)培育多元主体,提升农村环境自治能力
(三)构建软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合作
(四)完善农村环境软法体系,提升软法效力
(五)健全农村环境治理考核体系,强化“软约束”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差异化达标“作为”: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基于M县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J]. 彭云,冯猛,周飞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2]生态文明视阈下政府环境责任主体的细分与重构[J]. 唐瑭.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7)
[3]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路径[J]. 张诚,刘祖云. 江淮论坛. 2018(03)
[4]区域软治理研究:以欧洲国家为例[J]. 崔钰,郭劲光. 宏观经济研究. 2018(01)
[5]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与治理: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J]. 马骥. 新视野. 2017(05)
[6]农村环境监管亟须政府出手[J]. 徐瑾,王睿. 人民论坛. 2017(06)
[7]我国乡村环境合作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姚志友,张诚. 理论探讨. 2016(05)
[8]软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内容与机制[J]. 任勇,肖宇.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2)
[9]中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探索及实践研究[J]. 李丽丽,李文秀,栾胜基. 生态经济. 2013(11)
[10]乡村软治理:一个新的学术命题[J]. 刘祖云,孔德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本文编号:3361555
【文章来源】:求实.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软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的新视角
(一)农村环境软治理的理论内涵
(二)农村环境软治理的基本特征
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农村环境软治理的基本前提
2.治理手段的柔性化是农村环境软治理的关键路径
3.治理规则的软法化是农村环境软治理的发展方向
4.考核评价的人本性是农村环境软治理的价值取向
(三)农村环境软治理的现实意义
1.软治理有助于激发农村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
2.软治理有助于降低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本
3.软治理有助于增强农村环境治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软治理有助于维护和实现村庄公共利益
三、农村环境软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农村环境治理主体的碎片化
1.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缺位、越位与错位
2.村委会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无心”与“无力”
3.村民从“公共人”向“理性人”转变
(二)农村环境软治理机制的虚化
(三)农村环境软法体系与效力的不足
(四)农村环境治理考核的“硬取向”
四、推进农村环境软治理的路径选择
(一)建设生态型政府,强化政府农村环境治理职能
(二)培育多元主体,提升农村环境自治能力
(三)构建软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合作
(四)完善农村环境软法体系,提升软法效力
(五)健全农村环境治理考核体系,强化“软约束”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差异化达标“作为”: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基于M县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J]. 彭云,冯猛,周飞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2]生态文明视阈下政府环境责任主体的细分与重构[J]. 唐瑭.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7)
[3]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路径[J]. 张诚,刘祖云. 江淮论坛. 2018(03)
[4]区域软治理研究:以欧洲国家为例[J]. 崔钰,郭劲光. 宏观经济研究. 2018(01)
[5]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与治理: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J]. 马骥. 新视野. 2017(05)
[6]农村环境监管亟须政府出手[J]. 徐瑾,王睿. 人民论坛. 2017(06)
[7]我国乡村环境合作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姚志友,张诚. 理论探讨. 2016(05)
[8]软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内容与机制[J]. 任勇,肖宇.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2)
[9]中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探索及实践研究[J]. 李丽丽,李文秀,栾胜基. 生态经济. 2013(11)
[10]乡村软治理:一个新的学术命题[J]. 刘祖云,孔德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本文编号:3361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6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