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下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研究 ——以成都市双流县正兴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5 19:22
经过八年的统筹城乡的改革,成都市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其中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为整个城乡统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回顾了我国基层治理机制发展和阶段性特点,分析了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的背景、内涵和要求,阐述了成都市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实践与创新,在此基础上以成都市双流县正兴镇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就正兴镇实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剖析,系统的总结了正兴镇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的经验、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得出影响正兴镇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发展的内部因数和外部因数。进而,就进一步完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阶段性特征与进程。二是,进一步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促进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三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基层治理组织架构与运行效率。四是,进一步培育与提高村民治理意识与能力。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写作思路
1.5 创新与贡献
2. 我国基层治理机制的发展及阶段性特点
2.1 我国基层治理机制的形成
2.2 我国基层治理机制的发展
2.2.1 第一阶段:乡镇政权+农民(建国至1958年)
2.2.2 第二阶段:人民公社(1958年至1978年)
2.2.3 第三阶段:村民自治(1978年至今)
2.3 我国传统基层治理机制的阶段性特点
2.3.1 第一阶段特点
2.3.2 第二阶段特点
2.3.3 第三阶段特点
3. 我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建立
3.1 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的背景
3.2 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内涵
3.3 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特点与要求
3.4 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目标模式
4. 成都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实践与创新
4.1 成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工作推进
4.1.1 成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4.1.2 推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取得的成效
4.2 成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的思路与实践
4.2.1 成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形成
4.2.2 成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思路
4.2.3 成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实践
5. 成都市双流县正兴镇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的实践
5.1 正兴镇基本情况
5.2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的现状与特点
5.2.1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的现状
5.2.2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的特点
5.3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建立的经验和积极意义
5.3.1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建立的经验
5.3.2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建立的积极意义
6. 正兴镇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6.1 正兴镇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6.2 正兴镇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2.1 “经济基础”影响治理过程
6.2.2 规范制度流于形式
6.2.3 年龄和文化影响治理效果
6.2.4 民主与效率未能统筹兼顾
6.2.5 政府引导重于村民自觉
7. 城乡统筹推进条件下进一步完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7.1 深入理解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阶段性特征与进程
7.2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促进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完善
7.3 完善新型基层治理组织架构和提升运行效率
7.4 培育与提高村民治理意识与能力
8.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 申永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2]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宗教性探析[J]. 冀金章. 皖西学院学报. 2009(01)
本文编号:3362705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写作思路
1.5 创新与贡献
2. 我国基层治理机制的发展及阶段性特点
2.1 我国基层治理机制的形成
2.2 我国基层治理机制的发展
2.2.1 第一阶段:乡镇政权+农民(建国至1958年)
2.2.2 第二阶段:人民公社(1958年至1978年)
2.2.3 第三阶段:村民自治(1978年至今)
2.3 我国传统基层治理机制的阶段性特点
2.3.1 第一阶段特点
2.3.2 第二阶段特点
2.3.3 第三阶段特点
3. 我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建立
3.1 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的背景
3.2 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内涵
3.3 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特点与要求
3.4 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目标模式
4. 成都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实践与创新
4.1 成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工作推进
4.1.1 成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4.1.2 推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取得的成效
4.2 成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的思路与实践
4.2.1 成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形成
4.2.2 成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思路
4.2.3 成都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实践
5. 成都市双流县正兴镇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的实践
5.1 正兴镇基本情况
5.2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的现状与特点
5.2.1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的现状
5.2.2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的特点
5.3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建立的经验和积极意义
5.3.1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建立的经验
5.3.2 正兴镇新型治理机制建立的积极意义
6. 正兴镇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6.1 正兴镇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6.2 正兴镇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2.1 “经济基础”影响治理过程
6.2.2 规范制度流于形式
6.2.3 年龄和文化影响治理效果
6.2.4 民主与效率未能统筹兼顾
6.2.5 政府引导重于村民自觉
7. 城乡统筹推进条件下进一步完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7.1 深入理解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阶段性特征与进程
7.2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促进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完善
7.3 完善新型基层治理组织架构和提升运行效率
7.4 培育与提高村民治理意识与能力
8.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 申永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2]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宗教性探析[J]. 冀金章. 皖西学院学报. 2009(01)
本文编号:3362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6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