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与动员型政党—组织比较视野下的国民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6 17:11
国民党虽并非中国第一个“政党”,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以党建国”、“以党治国”,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党治国家”方案并加以实践的组织。这种政治形态的出现,既是我中国历经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的第一次重建,也有广阔的世界形势作为背景。对国民党组织进行政治学的分析可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政治组织现代化与现代国家建设的过程。本文将国民党为何产生,如何运行,缘何失败的大论题置于组织比较视野之下。本文认为,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组织结构经历了四种转变:前动员型政党(同盟会、国民党时期)、动员型政党的萌芽(以中华革命党的成立为核心)、动员型政党的建成(以国民党改组与“一全大会”为核心)、动员型政党的再建(以力行社、三青团等组织的建设为核心),本文在这四个阶段中考察国民党组织产生、变迁与现代战争之间的关系;国民党的组织方式与军队组织、文官组织的区别;以及这三种组织之间的融合与竞争,产生的结果。本文提出了两个基本假设。Ⅰ:组织与战争关系:现代战争是国民党动员型政党组织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Ⅱ:组织间关系:军队组织、文官组织与动员型政党组织具有不同的组织方式,形成不同的组织特征,并由此导致组织间的融合与竞...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问题示意图??3??
国民党严密的正式组织的建立,由一全大会改组为始。在大会上,孙中山借古人??语:前种种譬如昨日死,W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不过国民党的新生,仅在组??织上也并没有完全实现对俄国的模仿,它体现出来一些另外的特点。??根据列宁党和其他类似政党,我们可W归纳出一个理想型的"动员型政党"??的组织模式。??1)?W党小组为党的细胞,细胞活力的维持靠经常性的集会或会议。??2)自上而下的党组织建设,入觉有对组织效忠的宣誓。??3)?W同也圆方式区分出组织层次,党小组又可W跨越层次。??4)党纪织不但在群众中建立,而且渗入文官组织与军队组织之中。??
往往甚至比形式上无偿的名誉职务的工作更加便宜。"1"工具性"是现的最重要的特征,这体现在整个官僚制的运作之中。我们来关注一下官形成过程:在一种理想状态中,官僚体制最先是确定职位的责任,然后职位所需的权力,最后是招聘具有担任该职位资格的人员,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J]. 王奇生.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3)
[2]试论孙中山的政党观[J]. 徐思彦. 文史哲. 2000(05)
[3]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J]. 邓野. 历史研究. 2000(01)
[4]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始末[J]. 王建强. 民国春秋. 1999(05)
[5]民国时期县长的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以1927年至1949年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J]. 王奇生. 历史研究. 1999(02)
[6]试论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原则[J]. 刘彦昌,樊建莹. 许昌师专学报. 1999(01)
[7]从“再造”国民党到“以党治国”:论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孙科的政治主张[J]. 高华. 民国档案. 1998(03)
[8]1928~1937年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运作的基本轨迹[J]. 张皓.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7(04)
[9]关于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J]. 陶鹤山.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10]试论广州武汉时期中国国民党民主主义集权制[J]. 黄艺农. 求索. 1994(02)
本文编号:3364640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问题示意图??3??
国民党严密的正式组织的建立,由一全大会改组为始。在大会上,孙中山借古人??语:前种种譬如昨日死,W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不过国民党的新生,仅在组??织上也并没有完全实现对俄国的模仿,它体现出来一些另外的特点。??根据列宁党和其他类似政党,我们可W归纳出一个理想型的"动员型政党"??的组织模式。??1)?W党小组为党的细胞,细胞活力的维持靠经常性的集会或会议。??2)自上而下的党组织建设,入觉有对组织效忠的宣誓。??3)?W同也圆方式区分出组织层次,党小组又可W跨越层次。??4)党纪织不但在群众中建立,而且渗入文官组织与军队组织之中。??
往往甚至比形式上无偿的名誉职务的工作更加便宜。"1"工具性"是现的最重要的特征,这体现在整个官僚制的运作之中。我们来关注一下官形成过程:在一种理想状态中,官僚体制最先是确定职位的责任,然后职位所需的权力,最后是招聘具有担任该职位资格的人员,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J]. 王奇生.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3)
[2]试论孙中山的政党观[J]. 徐思彦. 文史哲. 2000(05)
[3]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J]. 邓野. 历史研究. 2000(01)
[4]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始末[J]. 王建强. 民国春秋. 1999(05)
[5]民国时期县长的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以1927年至1949年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J]. 王奇生. 历史研究. 1999(02)
[6]试论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原则[J]. 刘彦昌,樊建莹. 许昌师专学报. 1999(01)
[7]从“再造”国民党到“以党治国”:论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孙科的政治主张[J]. 高华. 民国档案. 1998(03)
[8]1928~1937年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运作的基本轨迹[J]. 张皓.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7(04)
[9]关于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J]. 陶鹤山.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10]试论广州武汉时期中国国民党民主主义集权制[J]. 黄艺农. 求索. 1994(02)
本文编号:3364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6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