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乡村转型与村社共同体重建——基于天津市常州村(旅游专业村)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05:32
  村社共同体是传统农村地区的自治主体,也是农业农村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然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发达地区的乡村通常面临从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的转型,且伴随着传统农村地区的"去农业化"和"去社区化",从而导致传统乡村(尤其是村社共同体)的瓦解。如何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背景下重建村社共同体,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天津市常州村原是深山传统农业村,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向旅游专业村转型,乡村转型成为"村社共同体"重建的契机。本文总结常州村向旅游专业村转型发展的演进特征,揭示了能人引领、金融互助、村企合一是该村的村社共同体重建的重要机制,从而为类似地区乡村发展的政策制定和乡村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2020,17(3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乡村转型与村社共同体重建——基于天津市常州村(旅游专业村)的案例研究


常州村村庄环境(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鸟瞰图,常州,鸟瞰图,来源


常州村自然资源禀赋独特,位于“中上元古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有原始次生林500多hm2,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见图1)。在旅游业兴起以前,当地村民靠山吃山,主要以伐木为生。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常州村几乎与世隔绝,村庄长久以来积贫积弱,人口外流严重。改革开放后,村中尝试开办过石米厂、炭场和铁矿,但均告失败,未能成功带动村庄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常州村的乡村旅游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得益于带头人王宝义书记对常州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的理解,以极大的魄力和决心带领村民开山、修路、办农家院,试图开拓大山深处的一条农家旅游致富新路,并使这一发展愿景成为全村村民共同的奋斗目标。1993年,40岁的王宝义放弃乡镇公职,自愿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常州村乡村发展的带头人。王宝义书记带领下的常州村两委通过党员和村民多方集资,解决了开山建路的资金缺口。次年,村集体成立“天津市九山顶自然风景区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开始投资兴建九山顶景区。与此同时,常州村两委将大部分精力转向发动村民经营农家院。在常州村发展初期,国家对乡村旅游的政策尚处于空白,村集体旅游公司经理高翠莲1994年开办了常州村第一家农家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年获得1万多元的收入。随后,村民也在王书记、高经理等几位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通过向农村信用社贷款纷纷开起农家院(2),常州村的名声也在京、津休闲度假人群中不胫而走。

农家,常州,来源,图片


图2 常州村村庄环境(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其次,村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村集体下辖的九山顶旅游服务公司主导了常州村农家院的档次评级(3星级、4星级、5星级),由此推动农家院经济整体升级;另一方面,常州村农家院发展早期,国家并不对农家院的经营进行征税。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村委会承担的村庄日常维护成本也不断提高。因此,村委会开始按照每户农家乐的床位数量和星级标准收取管理费。村集体将上述管理费、货摊(邻村或下营镇村民来常州村摆货摊做生意),以及景区收入投入村庄环境治理,使村庄整体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日常维护和翻新(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组织化与再造村社集体[J]. 贺雪峰.  开放时代. 2019 (03)
[2]论“有为集体”与“经营村庄”——乡村振兴下的村治主体角色及其实践机制[J]. 刘景琦.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2)
[3]后生产主义乡村:乡村振兴的一个理论视角[J]. 刘祖云,刘传俊.  中国农村观察. 2018(05)
[4]重构乡村共同体: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J]. 刘祖云,张诚.  甘肃社会科学. 2018(04)
[5]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十年反思与展望(2006—2016)[J]. 闫文秀,李善峰.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2)
[6]后生产主义下消费农村的理论和实践[J]. 王瑞璠,王鹏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7]社会变迁进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的转变[J]. 于建嵘.  人民论坛. 2015(14)
[8]乡村复兴: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J]. 张京祥,申明锐,赵晨.  国际城市规划. 2014(05)
[9]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与新型乡村共同体的构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反思(2003-2014)[J]. 黄家亮.  社会建设. 2014(01)
[10]立足村社共同体经营乡村[J]. 李昌平.  中国农村科技. 2014(06)



本文编号:3370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70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