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理论阐释与实施路径

发布时间:2021-09-05 17:3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延续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贯作风,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的乡村振兴应在坚持、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三农"问题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乡村实际,进一步发挥中国农村建设的制度和政治优势,畅通智力、技术、管理、金融等通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章来源】: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21(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振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
    (一)城乡差距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经阶段,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是必然趋势
    (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的所有制基础是集体经济的合作之路
    (三)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是生产力大力发展基础上的科技创新、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四)乡村振兴的主观条件是农民素质的提高,终极目的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
二、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行动框架
    (一)思想上,认清乡村振兴是持久战,不能一蹴而就,又要明确乡村振兴需做好科学规划,不能重复建设
    (二)制度上,坚持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完善农村各项制度,实现农业飞跃、农民富裕
    (三)组织上,乡村振兴需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引领农民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
    (四)主体上,明确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根本依靠力量,同时加强农村专业人才、科技人才培养,汇聚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农业合作社理论与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制[J]. 于金富,胡泊.  社会科学辑刊. 2014(03)



本文编号:3385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85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