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青少年发展的新思考: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

发布时间:2021-09-19 10:15
  目前西方关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已经从过去关注消极因素的影响转向积极的、正向的研究,特别是美国在此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美国产生的一种积极认识青少年发展的新理论——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PYD)弥补了传统青少年发展研究的不平衡性和单一性,为国内青少年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国的青少年发展研究从整体上看,与国外的成果与层次相比仍处于非学科化阶段,存在着如下问题:负向研究居主流,正向研究尚未引起重视;遵循问题意识的研究取向,缺乏一种理论上的突破;多集中于微观与宏观层面,缺乏中观层面的探索。本文以青少年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为研究视角介入青少年发展与发展理论,突破了青少年发展理论研究中观层面缺乏的困境,也是对青少年正向发展理论研究的一种探索性创新。这不仅将拓展国内青少年发展研究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也将有助于个体及社会的有机团结和全面进步,促进青少年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本文研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从“青少年”、“发展”的概念界定到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各学科的角度阐释青少年发展的内涵,继而论述了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介入青少年发展研究的理想型构
    2.1 青少年发展的相关学术概念建构
        2.1.1 “青少年”的界定
        2.1.2 “发展”认知
        2.1.3 青少年发展的学科(理论)视角
    2.2 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介入青少年发展的本质规定
        2.2.1 社会认同——认识世界之维度
        2.2.2 社会建设参与——改造世界之维度
        2.2.3 二者的综合体现——人的发展
    2.3 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之间的互动关系
        2.3.1 社会建设参与是社会认同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来源
        2.3.2 社会认同反作用于社会建设参与
第三章 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介入青少年发展的操作化路径
    3.1 青少年发展的社会认同建构
        3.1.1 完善青少年法规——青少年社会认同建构之制度保障
        3.1.2 增强主体性意识——青少年社会认同建构之主体提升
        3.1.3 依托社会性组织——青少年社会认同建构之社会推进
        3.1.4 运用网络新媒介——青少年社会认同建构之大众普及
    3.2 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建设参与
        3.2.1 激发青少年社会建设参与热情
        3.2.2 拓展青少年社会建设参与范围
        3.2.3 丰富青少年社会建设参与形式
        3.2.4 考量青少年社会建设参与绩效
第四章 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介入青少年发展的互构共生
    4.1 青少年发展的情感支持
        4.1.1 情感是青少年发展的内涵要素
        4.1.2 情感是青少年发展的基本动力
    4.2 通过情感调适实现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介入青少年发展的互构共生
        4.2.1 以情感为介体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介入青少年发展的互构模型
        4.2.2 以情感为介体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介入青少年发展的共生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 陈茂荣.  学术界. 2011(04)
[2]西方关于青少年族群认同研究的现状和进展[J]. 万明钢,高承海,安洁.  民族教育研究. 2010(06)
[3]论社会认同研究的多学科流变及其启示[J]. 姚德薇.  学术界. 2010(08)
[4]卢家楣:健康的情感是青少年发展之本[J].   小学德育. 2010(06)
[5]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其意义[J]. 许崇正.  学术月刊. 2009(12)
[6]新时期青少年“自组织”发展与服务研究[J]. 李青.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1)
[7]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 陆学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8]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综述[J]. 韩静.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1)
[9]美国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刍议[J]. 刘香东.  教育探索. 2009(01)
[10]当代中国青年的社会建设参与和社会认同构建[J]. 潘一禾.  中国青年研究. 2008(09)

博士论文
[1]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 李彦花.西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理论架构及其上海演绎[D]. 周洁.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01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01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