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青年“粉丝”身份认同 ——基于韩庚“粉丝”的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02:01
  “粉丝”,近年来新诞生的一个群体,以青年为代表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其身份认同即是个体偶像崇拜过程的体验,也是群体归属的结果。本研究以“身份认同”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与观察获得一手资料,以客观的立场描述粉丝真实的心理状态与实现身份认同的过程,以心理学、社会学为主要的学科视角,解释粉丝身份认同的形成来源,试图探究粉丝在偶像崇拜中的自我行动方式。基于对5位研究对象访谈和质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粉丝身份认同包含偶像认同与群体认同两个维度。粉丝身份认同具有过程性与层次性,包括前期身份确定、中期身份实践、后期身份消退。1.前期身份确定由粉丝对偶像的认同决定,认同存在三种类型:理智型、过渡型、情感型,每种类型都源自当时情境下个体的自我需要,包含三大核心要素:价值观、个人品质与外貌气质。2.中期身份实践期,身份认同受群体认同与偶像认同共同影响。个体在生活情境中与偶像的互动形成偶像认同。在群体中,粉丝拥有高自我价值感、高安全感及高归属感,群体内行动表现出高频率人际互动、强内部规则及群体偏好,对群体的认同包括群体价值观认同与群体崇拜方式认同。3.在个案中发现,身份消退过程中偶像认同与群体认同...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问题的浮现
    二、 文献综述
        (一) 已有研究的学科视角
        (二) 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的内容
        (三) 已有研究使用的方法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一、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二) 身份认同理论
    二、 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身份的起点:个体如何成为一个粉丝
        (一) 理智型:我决定成为一个粉丝
        (二) 过渡型:不知不觉就“粉”了
        (三) 情感型:喜欢他,我就是他的粉丝
    二、 身份的实践: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
        (一) 情感投射:草根榜样
        (二) 自我评价:不一样的自己
        (三) 自我实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三、 身份的消退:决定不再做一个“庚饭”
        (一) 合理化失败:原来他是这样的
        (二) 价值观颠覆:这一群人都变了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二、 对研究的反思与期待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大学生空虚感的研究[J]. 李盼盼.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03)
[2]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  心理研究. 2012(01)
[3]关于“粉丝”的媒介研究[J]. 莫梅锋,饶德江.  电影艺术. 2007(03)
[4]当平民遭遇“皇后”:“粉丝”及其偶像崇拜行为研究——以后选秀时代的“玉米”粉丝为例[J]. 郑欣.  青年研究. 2007(03)
[5]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J]. 岳晓东,严飞.  中国德育. 2006(12)
[6]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 张莹瑞,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3)
[7]浅议“粉丝”[J]. 徐福坤.  修辞学习. 2006(02)
[8]论偶像—榜样教育[J]. 岳晓东.  中国教育学刊. 2004(09)
[9]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 王希恩.  民族研究. 1995(06)

博士论文
[1]超女粉丝与当代大众文化消费[D]. 杨玲.首都师范大学 2009
[2]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 何小忠.苏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真人秀与互联网时代的粉丝[D]. 王雅.北京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60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60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2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