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政治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8 20:28
政党关系是现代基本政治关系之一,政党关系关乎着整个政治系统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间的关系。不同于西方竞争性的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结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关系。新型政党关系包含着三重内容:一是领导与接受领导的关系,二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三是协商合作与互相监督的关系。新型政党关系的“新”首先在于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政治智慧;二是它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协商民主的政治伦理智慧;三是它实现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既体现又贯彻了价值追求,又充分发挥了政治效力。本文研究新型政党关系中的政治伦理旨在回答新型政党关系的正当性所在,以及新型政党关系的政治伦理在新时代应当如何建构。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详细梳理了我国政党关系及政治伦理的论述,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和评述,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章详尽地阐述了我国新型政党关系及其政治伦理的基本意涵,确定了分析框架,从而在理论层面上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主体研究的思路有两个层次:一是解构新型政党关系内蕴的政治...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价值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内涵阐释
2.1 政党及政党制度的内涵与类型划分
2.1.1 政党及政党制度的内涵
2.1.2 政党及政党制度的类型划分
2.2 政党关系的内涵与类型划分
2.2.1 政党关系的内涵
2.2.2 政党关系的类型划分
2.2.3 政党关系的影响因素
2.3 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意涵
2.3.1 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内容
2.3.2 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特征
2.4 政治伦理及其现代建构
2.4.1 政治伦理的释义
2.4.2 政治伦理的构成要素
2.4.3 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
第3章 价值理念层面上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政治伦理
3.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体现
3.1.1 对人的关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伦理指向
3.1.2 公平正义—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诉求
3.2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价值理念的体现
3.2.1 新型政党关系蕴含的和合伦理精神
3.2.2 新型政党关系内蕴的民本伦理价值
3.3 协商民主的伦理精神
3.3.1 协商民主的伦理目标:公共善的价值追求
3.3.2 协商民主的伦理属性:包容性的价值理念
第4章 制度层面上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政治伦理
4.1 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制度理性:正当性要素
4.1.1 正当性的现实来源:多党合作的历史实践
4.1.2 法理依据:宪法对于政党合作的保障
4.1.3 包容性的制度体现:一体多元的结构设计
4.2 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制度效能:有效性评价
4.2.1 促进执政党科学公正决策:彰显制度正义
4.2.2 促进政治生活稳定:构建优良政治秩序
第5章 政治主体层面上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政治伦理
5.1 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的主体性体现
5.1.1 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伦理追求
5.1.2 全面从严治党—共产党人的伦理自觉
5.2 民主党派政治伦理的主体性体现
5.2.1 政治伦理责任:积极履行自身职能
5.2.2 政治伦理原则: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6章 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关系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
6.1 价值理念层面上政治伦理的建构
6.1.1 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伦理向度
6.1.2 继承和发展一致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和合伦理
6.2 制度层面上政治伦理的建构
6.2.1 推进政党协商实现公正的伦理诉求
6.2.2 为新型政党关系供给法律保障
6.3 主体层面上政治伦理的建构
6.3.1 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
6.3.2 强化民主党派的监督责任:对权力的伦理约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实践及其经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J]. 刘荣刚.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9(12)
[2]政治伦理的价值意蕴及建构路径——基于“四风”问题展开的分析[J]. 马维振. 理论导刊. 2019(12)
[3]中国特色政治伦理学术体系的创新性探究[J]. 温雪. 中国图书评论. 2019(12)
[4]论依法执政与党的领导法治化[J]. 李晓波,王胜坤. 湖湘论坛. 2019(06)
[5]在“新型”与“传统”之间:影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传统文化因素探析[J]. 柴宝勇,黎田.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5)
[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伦理的论述探究[J]. 吴灿新. 探求. 2019(05)
[7]中国传统民本观的政治伦理价值及其现代转换[J]. 李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8]论现代政治伦理的发展潮流[J]. 戴木才,彭隆辉. 伦理学研究. 2019(05)
[9]新中国70年来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演进、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J]. 易开发,肖建东. 理论建设. 2019(04)
[10]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价值的再认识[J]. 石媛.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3)
硕士论文
[1]政治伦理的研究视阈与理论旨趣[D]. 李西杰.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63308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价值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内涵阐释
2.1 政党及政党制度的内涵与类型划分
2.1.1 政党及政党制度的内涵
2.1.2 政党及政党制度的类型划分
2.2 政党关系的内涵与类型划分
2.2.1 政党关系的内涵
2.2.2 政党关系的类型划分
2.2.3 政党关系的影响因素
2.3 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意涵
2.3.1 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内容
2.3.2 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特征
2.4 政治伦理及其现代建构
2.4.1 政治伦理的释义
2.4.2 政治伦理的构成要素
2.4.3 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
第3章 价值理念层面上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政治伦理
3.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体现
3.1.1 对人的关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伦理指向
3.1.2 公平正义—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诉求
3.2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价值理念的体现
3.2.1 新型政党关系蕴含的和合伦理精神
3.2.2 新型政党关系内蕴的民本伦理价值
3.3 协商民主的伦理精神
3.3.1 协商民主的伦理目标:公共善的价值追求
3.3.2 协商民主的伦理属性:包容性的价值理念
第4章 制度层面上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政治伦理
4.1 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制度理性:正当性要素
4.1.1 正当性的现实来源:多党合作的历史实践
4.1.2 法理依据:宪法对于政党合作的保障
4.1.3 包容性的制度体现:一体多元的结构设计
4.2 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制度效能:有效性评价
4.2.1 促进执政党科学公正决策:彰显制度正义
4.2.2 促进政治生活稳定:构建优良政治秩序
第5章 政治主体层面上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政治伦理
5.1 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的主体性体现
5.1.1 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伦理追求
5.1.2 全面从严治党—共产党人的伦理自觉
5.2 民主党派政治伦理的主体性体现
5.2.1 政治伦理责任:积极履行自身职能
5.2.2 政治伦理原则: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6章 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关系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
6.1 价值理念层面上政治伦理的建构
6.1.1 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伦理向度
6.1.2 继承和发展一致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和合伦理
6.2 制度层面上政治伦理的建构
6.2.1 推进政党协商实现公正的伦理诉求
6.2.2 为新型政党关系供给法律保障
6.3 主体层面上政治伦理的建构
6.3.1 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
6.3.2 强化民主党派的监督责任:对权力的伦理约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实践及其经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J]. 刘荣刚.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9(12)
[2]政治伦理的价值意蕴及建构路径——基于“四风”问题展开的分析[J]. 马维振. 理论导刊. 2019(12)
[3]中国特色政治伦理学术体系的创新性探究[J]. 温雪. 中国图书评论. 2019(12)
[4]论依法执政与党的领导法治化[J]. 李晓波,王胜坤. 湖湘论坛. 2019(06)
[5]在“新型”与“传统”之间:影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传统文化因素探析[J]. 柴宝勇,黎田.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5)
[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伦理的论述探究[J]. 吴灿新. 探求. 2019(05)
[7]中国传统民本观的政治伦理价值及其现代转换[J]. 李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8]论现代政治伦理的发展潮流[J]. 戴木才,彭隆辉. 伦理学研究. 2019(05)
[9]新中国70年来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演进、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J]. 易开发,肖建东. 理论建设. 2019(04)
[10]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价值的再认识[J]. 石媛.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3)
硕士论文
[1]政治伦理的研究视阈与理论旨趣[D]. 李西杰.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63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6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