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青年”到“中国青年”:中共成立前后对青年群体政治形象的文化性塑造
发布时间:2021-11-19 20:27
1921年前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规模和政治影响都十分有限,为扩大组织规模,实现既定政治目标,中国共产党着重从文化层面塑造青年群体的政治形象,突出青年与政治、与国家、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必然联系,阐释青年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不断抬升"新青年"的社会形象,鼓舞和肯定青年的政治参与;通过突出民族矛盾的方式,强化青年的民族意识,实现"中国青年"的身份认同,以"中国青年"对中国社会的必然使命,论述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运动的必然性,成功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内化为青年群体的政治目标,将青年由社会群体转变为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文章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从分散到聚合: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群体的政治意识启蒙
二、从“新青年”到“新国家”:中共对青年责任意识的塑造
三、从“新青年”到“中国青年”:中共对青年群体的民族精神的塑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的希望[J]. 中国青年. 1923 (04)
本文编号:3505804
【文章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从分散到聚合: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群体的政治意识启蒙
二、从“新青年”到“新国家”:中共对青年责任意识的塑造
三、从“新青年”到“中国青年”:中共对青年群体的民族精神的塑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的希望[J]. 中国青年. 1923 (04)
本文编号:3505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0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