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协商治理何以可能——一个多案例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1 12:01
协商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模式,对其运行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本文基于农民主体性视角,构建"协商议题—协商策略—协商效果"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以安徽省滁州市T县三个村庄的典型个案为例,通过案例比较方法,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协商治理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基层协商治理的运行机制是:党委引领下的协商平台作为组织基础;"外源—内响应有效—温和"模式的协商议题设置;协商策略与协商议题不断相互匹配的协商过程。整体看来,农村基层协商治理模式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而协商议题特征、协商策略运用以及策略—议题匹配性三方面因素显著影响农村基层协商治理效果。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图1 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属地责任制下的谋利型上访:生成机制与治理逻辑[J]. 郑永君. 公共管理学报. 2019(02)
[2]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的基层协商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M县“群众会+”模式研究[J]. 杨守涛. 领导科学. 2019(02)
[3]基层协商议程设置的基本模式研究——典型案例描述与分析[J]. 杨守涛,李乐.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1)
[4]农村社区协商治理:实践动因及有效运转思路[J]. 李增元,王岩. 行政论坛. 2018(05)
[5]农村社区开放式协商机制研究——基于德清县乡贤参事会的调查[J]. 崔凤军,姜亦炜.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6)
[6]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协商民主[J]. 林丽丽,鲁可荣. 长白学刊. 2018(03)
[7]基层协商治理的问题维度与制度供给——基于多案例的类型比较分析[J]. 徐明强. 理论月刊. 2018(05)
[8]乡贤会嵌入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内在价值及路径选择——以印江自治县“村两委+乡贤会”为例[J]. 和思鹏,卢丽娟.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4)
[9]社会分化视域下农村基层协商机制的建构[J]. 刘海军,王平. 求实. 2018(02)
[10]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典型探索与实践路径研究[J]. 闫夏,刘晖. 学习论坛. 2018(02)
本文编号:3509476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图1 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属地责任制下的谋利型上访:生成机制与治理逻辑[J]. 郑永君. 公共管理学报. 2019(02)
[2]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的基层协商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M县“群众会+”模式研究[J]. 杨守涛. 领导科学. 2019(02)
[3]基层协商议程设置的基本模式研究——典型案例描述与分析[J]. 杨守涛,李乐.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1)
[4]农村社区协商治理:实践动因及有效运转思路[J]. 李增元,王岩. 行政论坛. 2018(05)
[5]农村社区开放式协商机制研究——基于德清县乡贤参事会的调查[J]. 崔凤军,姜亦炜.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6)
[6]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协商民主[J]. 林丽丽,鲁可荣. 长白学刊. 2018(03)
[7]基层协商治理的问题维度与制度供给——基于多案例的类型比较分析[J]. 徐明强. 理论月刊. 2018(05)
[8]乡贤会嵌入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内在价值及路径选择——以印江自治县“村两委+乡贤会”为例[J]. 和思鹏,卢丽娟.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4)
[9]社会分化视域下农村基层协商机制的建构[J]. 刘海军,王平. 求实. 2018(02)
[10]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典型探索与实践路径研究[J]. 闫夏,刘晖. 学习论坛. 2018(02)
本文编号:3509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0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