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还是合谋?村庄权力结构及其行为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11:44
农村基层自治制度是我国除城市居民自治之外又一项对于基层民主自治的制度安排,它不仅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事务解决、集体经济平稳运转做了详细的制度安排,还将农村地区的乡村关系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利益单元纳入了国家基本政治框架内,但由于起步较晚,基层自治涵盖内容过于广泛,发育平台缺乏健全的法制规范,农村地区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权力结构和截然相反的主体行为逻辑。本文从村庄治理体系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将从乡镇基层政府、村干部、宗族势力、地方势力、社团组织五个维度探寻各个行为主体的行动逻辑,以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庄治理的内在机理,以期对乡村治理和基层自治提供有效的制度干预手段。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202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框架和思路
三、村庄权力主体及行为逻辑分析
(一)以乡镇政府为代表的基层地方政府
(二)以村支书和村主任为代表的村干部
(三)以大姓家族为代表的乡村宗族势力
(四)以地痞和钉子户为代表的村庄离散力量
(五)以社团组织为代表的农民自组织
四、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宗族如何影响村庄地权的实施?——基于村庄民主选举的情景界分与实证研究[J]. 仇童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新时代乡村治理新体系之“新”在何处——基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比较分析[J]. 仝志辉,孙枭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3]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J]. 贺雪峰,董磊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03)
博士论文
[1]权利导向下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转型研究[D]. 杨郁.东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11619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202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框架和思路
三、村庄权力主体及行为逻辑分析
(一)以乡镇政府为代表的基层地方政府
(二)以村支书和村主任为代表的村干部
(三)以大姓家族为代表的乡村宗族势力
(四)以地痞和钉子户为代表的村庄离散力量
(五)以社团组织为代表的农民自组织
四、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宗族如何影响村庄地权的实施?——基于村庄民主选举的情景界分与实证研究[J]. 仇童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新时代乡村治理新体系之“新”在何处——基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比较分析[J]. 仝志辉,孙枭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3]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J]. 贺雪峰,董磊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03)
博士论文
[1]权利导向下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转型研究[D]. 杨郁.东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11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1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