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对策研究 ——以江西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08 22:31
2008年以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在以往探索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效途径的基础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组织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吸引和选聘了一批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有统计显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后的2008年至2011年的4年时间里,全国从200多万名报名应聘大学生村官的高校毕业生中选聘出30万名担任大学生村官,淘汰率达85%,目前仍有21.2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服务,占选聘总数的70%以上。江西大学生村官计划自2008年实施以来,4.5万余名来自全国600多所高校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选聘,4500余名毕业生经过一系列选聘程序成为大学生村官,淘汰率达90%,高于全国平均85%的淘汰率。截至2011年底,在岗大学生村官2538人,占选聘总数的56%。从调查情况看,江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加强和改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政治基础和执政基础,还培养了一批综合能力素质较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理想信念坚定的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对群众具有深厚感情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在一定程...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与主要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学生村官
2.1.2 大学生村官计划
2.1.3 高校毕业生
2.1.4 基层就业
2.2 主要理论依据
2.2.1 社会公正理论
2.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产生的背景及其社会角色分析
3.1 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的原因
3.1.1 宏观层面,是强化基层政治组织建设的必然产物
3.1.2 时势层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要
3.1.3 现实层面,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3.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的历程
3.2.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渊源
3.2.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阶段
3.3 大学生村官社会角色的定位
3.3.1 社会资源的组织者
3.3.2 政策法律的宣传者
3.3.3 农村社会矛盾的协调者
3.3.4 农民与政府间的联络者
3.3.5 农村社会问题的研究者
第四章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现状调查分析
4.1 江西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4.2 江西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的整体状况
4.2.1 思想状况总体良好
4.2.2 工作状况有待改进
4.2.3 生活状况仍需改善
4.3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主要做法
4.3.1 注重制度建设
4.3.2 注重平台搭建
4.3.3 注重政策执行
第五章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5.1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5.1.1 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及角色意识与农村需求不相适应
5.1.2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培训经历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
5.1.3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的基本保障与其心理期望有差距
5.2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
5.2.1 宏观政策与基层实际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5.2.2 基层政府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5.2.3 农村基层环境较差
第六章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对策思路
6.1 严把大学生村官选拔关口
6.1.1 明确大学生村官的选拔程序
6.1.2 明确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
6.1.3 明确大学生村官发展方向
6.2 强化大学生村官培养培训
6.2.1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2.2 政府创新村官岗位培训模式
6.2.3 基层创新实践锻炼模式
6.3 创新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
6.3.1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6.3.2 建立动态可行的管理方式
6.3.3 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方案
6.4 健全大学生村官保障体系
6.4.1 构建退出保障体系
6.4.2 构建制度保障体系
6.4.3 构建环境保障体系
6.5 抓好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
6.5.1 着力规范计划的组织规划
6.5.2 着力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
6.5.3 着力增强工作的创新意识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变与功能拓展[J]. 袁晓辉,王卫卫. 农村经济. 2011(03)
[2]从政策环境角度探析现行大学生“村官”计划[J]. 李琼. 法制与社会. 2010(35)
[3]向“屯留模式”看齐 满腔热情支持大学生村官事业[J]. 胡跃高. 村委主任. 2010(22)
[4]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J]. 汤,刘文慧. 当代社科视野. 2010 (11)
[5]大学生村官政策可持续发展途径探析——基于制度嵌入性的视阈[J]. 马威理.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0)
[6]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朱哲,周慧,李冰梅. 学术交流. 2010(10)
[7]财政视域下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探析[J]. 刘天旭,刘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8]“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特征及展望[J]. 夏志刚. 党政干部学刊. 2010(09)
[9]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长效性解析[J]. 王瑞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10]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制度探析——以福建省选聘生工作为例[J]. 徐晓丹,张志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本文编号:3529367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与主要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学生村官
2.1.2 大学生村官计划
2.1.3 高校毕业生
2.1.4 基层就业
2.2 主要理论依据
2.2.1 社会公正理论
2.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产生的背景及其社会角色分析
3.1 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的原因
3.1.1 宏观层面,是强化基层政治组织建设的必然产物
3.1.2 时势层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要
3.1.3 现实层面,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3.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的历程
3.2.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渊源
3.2.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阶段
3.3 大学生村官社会角色的定位
3.3.1 社会资源的组织者
3.3.2 政策法律的宣传者
3.3.3 农村社会矛盾的协调者
3.3.4 农民与政府间的联络者
3.3.5 农村社会问题的研究者
第四章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现状调查分析
4.1 江西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4.2 江西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的整体状况
4.2.1 思想状况总体良好
4.2.2 工作状况有待改进
4.2.3 生活状况仍需改善
4.3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主要做法
4.3.1 注重制度建设
4.3.2 注重平台搭建
4.3.3 注重政策执行
第五章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5.1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5.1.1 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及角色意识与农村需求不相适应
5.1.2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培训经历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
5.1.3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的基本保障与其心理期望有差距
5.2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
5.2.1 宏观政策与基层实际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5.2.2 基层政府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5.2.3 农村基层环境较差
第六章 江西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对策思路
6.1 严把大学生村官选拔关口
6.1.1 明确大学生村官的选拔程序
6.1.2 明确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
6.1.3 明确大学生村官发展方向
6.2 强化大学生村官培养培训
6.2.1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2.2 政府创新村官岗位培训模式
6.2.3 基层创新实践锻炼模式
6.3 创新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
6.3.1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6.3.2 建立动态可行的管理方式
6.3.3 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方案
6.4 健全大学生村官保障体系
6.4.1 构建退出保障体系
6.4.2 构建制度保障体系
6.4.3 构建环境保障体系
6.5 抓好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
6.5.1 着力规范计划的组织规划
6.5.2 着力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
6.5.3 着力增强工作的创新意识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变与功能拓展[J]. 袁晓辉,王卫卫. 农村经济. 2011(03)
[2]从政策环境角度探析现行大学生“村官”计划[J]. 李琼. 法制与社会. 2010(35)
[3]向“屯留模式”看齐 满腔热情支持大学生村官事业[J]. 胡跃高. 村委主任. 2010(22)
[4]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J]. 汤,刘文慧. 当代社科视野. 2010 (11)
[5]大学生村官政策可持续发展途径探析——基于制度嵌入性的视阈[J]. 马威理.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0)
[6]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朱哲,周慧,李冰梅. 学术交流. 2010(10)
[7]财政视域下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探析[J]. 刘天旭,刘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8]“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特征及展望[J]. 夏志刚. 党政干部学刊. 2010(09)
[9]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长效性解析[J]. 王瑞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10]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制度探析——以福建省选聘生工作为例[J]. 徐晓丹,张志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本文编号:3529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2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