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间纠纷调解与社会转型 ——以河南项城王村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12-10 19: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农业税费包括乡统筹和村提留的取消,导致基层政权的集体“不作为”,计划生育、宅基地分配等村庄治理中的干群纠纷即“公私纠纷”因此迅速递减甚至逐渐消失。同时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所致农村人口大幅度外流、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及国家力量进一步淡出后私人空间的扩大,又不同程度减少了家庭之间的“私私纠纷”;简言之,近二十年来民间纠纷的迅速递减,真实地反映了乡村社会的从传统向现代的急速转型。村干部的集体“不作为”、市场经济对村落共同体的有效解构影响下内生性乡村权威的式微,导致民间纠纷协调机能的迅速衰颓,法律调解的作用逐步突显。这既是乡村现代化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期国家政权建设和法律观念深化的产物。而民间纠纷中自我化解方式的主导性地位的产生,以及作为纠纷和调解实践逻辑的人情、面子、关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逐步向非亲情化、理性化和实物化的转变,一方面表明乡村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远、社会联接的弱化及村落共同体内聚性和认同度的降低,而这也恰恰是乡村社会现代转型最真实的写照。社会演变过程中,既没有固定的和必然的模式,也没有最佳和最理性的状态。社会进...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革命视角
1.3.2 现代化视角
1.3.3 社会内部因应的视角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 研究样本
2 民间纠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
2.1 王村民间纠纷的现状
2.2 民间纠纷的变化以及成因
2.2.1 税费改革对民间纠纷的影响
2.2.2 市场化对民间纠纷的影响
2.2.3 乡村治理与民间纠纷
2.3 民间纠纷的减少与社会转型
3 民间纠纷调解机制的变化与社会转型
3.1 调解主体的变化
3.2 调解方式的演变
3.2.1 法律调解
3.2.2 自我化解
3.2.3 民间调解
3.3 调解机制的变化与社会转型
4 民间纠纷和调解的实践逻辑及其变化
4.1 面子与民间纠纷
4.2 人情、关系与纠纷调解
4.3 纠纷调解实践逻辑的变化
4.3.1 纠纷实践逻辑的变化
4.3.2 调解实践逻辑的变化
5 结语
附录
附录1 非标准化访谈
附录2 访谈记录表
附录3 王村6队相关统计
附录4 王村纠纷和调解统计
附录5 案例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J]. 贺雪峰. 文史博览(理论). 2011(04)
[2]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 贺雪峰. 开放时代. 2011(02)
[3]民事诉讼法二十年[J]. 王亚新. 当代法学. 2011(01)
[4]中国传统民间调解溯源究因[J]. 徐胜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5]中西法律如何融合? 道德、权利与实用[J]. 黄宗智. 中外法学. 2010(05)
[6]“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一项基于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的社会学探索[J]. 应星. 社会学研究. 2010(05)
[7]村庄纠纷解决:主体与治权——皖中葛塘村调查[J]. 陈柏峰. 当代法学. 2010(05)
[8]1949-1978年中国农村传统文化观念的变迁——以山东省为例[J]. 王凤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9]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 陆益龙. 人文杂志. 2010(05)
[10]当代中国乡村互动关系的演变[J]. 郭俊霞. 学术研究. 2010(06)
本文编号:3533233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革命视角
1.3.2 现代化视角
1.3.3 社会内部因应的视角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 研究样本
2 民间纠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
2.1 王村民间纠纷的现状
2.2 民间纠纷的变化以及成因
2.2.1 税费改革对民间纠纷的影响
2.2.2 市场化对民间纠纷的影响
2.2.3 乡村治理与民间纠纷
2.3 民间纠纷的减少与社会转型
3 民间纠纷调解机制的变化与社会转型
3.1 调解主体的变化
3.2 调解方式的演变
3.2.1 法律调解
3.2.2 自我化解
3.2.3 民间调解
3.3 调解机制的变化与社会转型
4 民间纠纷和调解的实践逻辑及其变化
4.1 面子与民间纠纷
4.2 人情、关系与纠纷调解
4.3 纠纷调解实践逻辑的变化
4.3.1 纠纷实践逻辑的变化
4.3.2 调解实践逻辑的变化
5 结语
附录
附录1 非标准化访谈
附录2 访谈记录表
附录3 王村6队相关统计
附录4 王村纠纷和调解统计
附录5 案例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J]. 贺雪峰. 文史博览(理论). 2011(04)
[2]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 贺雪峰. 开放时代. 2011(02)
[3]民事诉讼法二十年[J]. 王亚新. 当代法学. 2011(01)
[4]中国传统民间调解溯源究因[J]. 徐胜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5]中西法律如何融合? 道德、权利与实用[J]. 黄宗智. 中外法学. 2010(05)
[6]“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一项基于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的社会学探索[J]. 应星. 社会学研究. 2010(05)
[7]村庄纠纷解决:主体与治权——皖中葛塘村调查[J]. 陈柏峰. 当代法学. 2010(05)
[8]1949-1978年中国农村传统文化观念的变迁——以山东省为例[J]. 王凤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9]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 陆益龙. 人文杂志. 2010(05)
[10]当代中国乡村互动关系的演变[J]. 郭俊霞. 学术研究. 2010(06)
本文编号:3533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3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