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网络社会中青少年思想品德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00:26
  网络社会,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还远未成为一个标准的社会形态,但是,就其深刻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来看,它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网络社会在现实中还只能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它已经显示出了足够多的特征。何况,它已经开辟出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姑且以“网络社会”称之而有别于传统也未尝不可。网络社会中,青少年思想品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是一个突出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也是当前学界的一个热点和重点课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发表了一些理论成果。但往往是只关注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对于网络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只作为一个条件来看待,这显然有失偏颇。本文认为,网络社会已经不是一个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概念,而是已经部分的成为现实。如果不改变我们对网络的一些基本认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网络意识,我们就不可能在新的一轮科技浪潮中占据主动;如果不提高广大的理论工作者的网络意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那么,在网络化的大潮中我们就不可能保持自身的独立自主性,就不可能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不可能进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在分析一系列的权威数据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网络社会中的青少年思想品德...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网络社会中青少年思想品德问题的研究


青少年网民上网主要目的比例分布

青少年,网民,父母,网瘾


家庭结构越来越不完整,“未与双亲一起居住”和“仅与父母亲住”的比例就越高,双亲均不在身边的比例曲线走势非常明显,前后相。就与“双亲一起住”这一因子看,无网瘾倾向的青少年比重度网瘾青百分点。(如图 2 所示)。图 3 曲线走势向我们揭示了另一个重要因素—度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图中曲线走势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青少比重就大,而父母及其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则能很好的抑制青少年通过对不同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问题家庭或者是不成青少年的心理畸形,造成青少年的自私、冷漠和心理失衡;而家庭教家长教育观念不当、教育方式不妥等等问题,也致使许多青少年性格叛等。这些诱因又都被网络所强化和放大,在网络社会中,青少年的思想和加的“叛经离道”,与正常的成长轨道越行越远,歪曲了他们的世界观观,有的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

网络社会中青少年思想品德问题的研究


不同类型青少年网民的家庭沟通与和谐程度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矫治[J]. 郗杰英,郭开元.  中国青年研究. 2009(12)
[2]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J]. 李昊,李晏,王长虹.  中国公共卫生. 2007(11)
[3]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J]. 李秀敏.  天津教育. 2007(08)
[4]论构建中国特色网络伦理的策略[J]. 陈隆予.  前沿. 2006(03)
[5]网络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 胡兵.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02)
[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J]. 刘丽平.  电化教育研究. 2005(12)
[7]网络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J]. 汪怀君.  广西社会科学. 2005(10)
[8]“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 万俊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1)
[9]论“网络世界”的伦理构建[J]. 张景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07)
[10]浅析网络社会及网络社会问题的特征[J]. 冯瑛,陈坚.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04)

硕士论文
[1]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D]. 龚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09
[2]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 邢金宇.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及社会救助[D]. 于杨.中国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57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57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