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当代中国农村城镇化及其转型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3 09:57
  中国的城镇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城镇化是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城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新中国的农村城镇化经历了调整恢复、起伏停滞、持续发展、提质转型四个时期,在这四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两个时期,农村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率年均提升1.02个百分点,并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在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建立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人的发展、价值、生存和全面发展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农村城镇化进入转型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去审视和指导农村城镇化建设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由于对农村城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限制、建设方式粗放等原因,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来审视,我国的传统农村城镇化还存在着人的主体缺失、人的发展受限、人的权益不平等问...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理由、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研究
        二、关于农村城镇化的研究
        三、人本思想与城镇化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历史生成和主要内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历史生成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产生背景
        三、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主体因素
        四、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中国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一、从本体论层面看,现实世界是人实践的产物
        二、从认识论层面看,认识是主体能动性的反映
        三、从历史观层面看,人的活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四、从价值论层面看,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为目标
第二章 农村城镇化的内涵、意义和历程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的内涵
        一、农村和城镇
        二、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
    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的意义
        一、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农村城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农村城镇化的历程
        一、调整恢复时期
        二、起伏停滞时期
        三、持续发展时期
        四、提质转型时期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角下传统农村城镇化反思
    第一节 传统农村城镇化中人的主体缺失
        一、传统农村城镇化战略的主体缺失
        二、传统农村城镇化服务的主体缺失
        三、传统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
    第二节 传统农村城镇化中人的发展受限
        一、农村留守者的发展受限问题
        二、进城务工者的发展受限问题
        三、城镇居民们的发展受限问题
    第三节 传统农村城镇化中人的权益不平等
        一、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市民与农民权益不平等
        二、区域发展差距导致各空间人群权益不平等
第四章 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导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一节 更新建设理念,坚持人为核心
        一、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二、从“土地扩张”向“人口转换”转变
        三、从“物理迁移”向“精神迁移”转变
    第二节 突出农民主体,构建动力机制
        一、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优化三元关系
        二、提升农民主体认知,激发参与热情
        三、鼓励农民主体参与,优化保障机制
    第三节 服务人的发展,创新建设路径
        一、走空间优化之路
        二、走城乡一体之路
        三、走生态文明之路
    第四节 深化制度改革,破除发展束缚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二、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三、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
        四、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内涵与路径[J]. 彭焕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5)
[2]基于空间正义原则的我国乡镇空间重构[J]. 史云波,刘广跃.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3]新型城镇化的人本诉求和保障措施[J]. 黄锟,楚瑞.  经济研究参考. 2015(22)
[4]论农民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动力[J]. 刘焕明,刘培功.  理论探讨. 2015(01)
[5]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路径[J]. 陈燕妮,李家祥.  理论与现代化. 2014(06)
[6]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透视[J]. 吴永祥,吕立志.  学术界. 2014(11)
[7]费孝通城镇化思想:特色与启迪[J]. 丁元竹.  江海学刊. 2014(01)
[8]新型城镇化改革的原则与路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城镇化新政[J]. 辜胜阻,李洪斌,曹誉波.  江海学刊. 2014(01)
[9]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赵兴良.  江西社会科学. 2013(09)
[10]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J]. 杨仪青.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04)



本文编号:3566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66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1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