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背景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13:57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处于转型时期,党和政府要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尤其是在乡村社会,则更加关系到国家稳定发展的大局。因此,党和政府重视乡村社会的治理,乡村治理的发展是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而农民的政治参与更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提高农民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这两者应该互为发展。所以,在乡村治理的背景下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政府转变执政理念,维护农民利益,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平台。我国乡村治理发展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农民,农民的政治参与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农民的利益,虽然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乡村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一些无序的、非制度性的政治参与方式也在不断增多,各种经济性、制度性、文化性因素也在制约着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从而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因此,要以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充分保护和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利,积极调动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让农民切身感受到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维护好自身的利益,我党和政府积极发展农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制定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性方式,保护农民制度性的政治参与方式,从而,推动我国的社会...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创新
2 乡村治理和农民政治参与概念辨析及关系
2.1 乡村治理概念的发展
2.1.1 治理概念的发展
2.1.2 治理与统治的区分
2.1.3 乡村治理概念在我国的发展
2.2 农民政治参与概念的发展
2.2.1 政治参与概念的发展
2.2.2 农民政治参与概念的发展
2.3 乡村治理和农民政治参与的关系
3 乡村治理背景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3.1 农民政治参与的政治背景——乡村治理的发展
3.1.1 建国初期的发展
3.1.2 人民公社时期的发展
3.1.3 乡政村治时期的发展
3.2 乡村治理背景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3.2.1 农民政治参与的初期发展
3.2.2 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阶段
3.2.3 农民政治参与发展的趋势
4 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构成分析及其制约因素
4.1 农民政治参与的构成分析
4.1.1 农民政治参与的主体因素
4.1.2 我国政治参与主体的另一个角色——农村流动人口
4.1.3 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
4.2 影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4.2.1 经济发展的因素
4.2.2 制度建设的因素
4.2.3 农民自身政治观念的因素
4.2.4 农民的利益关联性因素
5 乡村治理背景下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建议
5.1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因素
5.1.1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5.1.2 调整经济结构
5.1.3 国家给予政策倾斜
5.2 提升农民政治文化意识因素
5.3 完善制度建设因素
5.3.1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5.3.2 完善农村人口人大代表制度
5.3.3 健全农村信访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J]. 刘勇. 党政干部学刊. 2010(05)
[2]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走向[J]. 吕云涛.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3]建国后我国乡村社会公共治理回顾与前瞻[J]. 徐大兵. 特区经济. 2009(02)
[4]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回顾与展望[J]. 甘信奎. 前沿. 2008(10)
[5]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促进司法公正[J]. 李承运. 今日中国论坛. 2007(08)
[6]趋网络化社会转型期公民“参与困境”分析[J]. 蔡雄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与防治[J]. 于建嵘. 中国乡村发现. 2007(01)
[8]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政府责任[J]. 周庆行,王洪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9]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陈华森.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11)
[10]论我国转型期的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J]. 张体魄. 兰州学刊. 2004(05)
硕士论文
[1]论我国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农民政治参与[D]. 闫智平.湘潭大学 2009
[2]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 何周华.广西民族大学 2008
[3]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蔡静静.河北大学 2006
[4]当前扩大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 吴大兵.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2796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创新
2 乡村治理和农民政治参与概念辨析及关系
2.1 乡村治理概念的发展
2.1.1 治理概念的发展
2.1.2 治理与统治的区分
2.1.3 乡村治理概念在我国的发展
2.2 农民政治参与概念的发展
2.2.1 政治参与概念的发展
2.2.2 农民政治参与概念的发展
2.3 乡村治理和农民政治参与的关系
3 乡村治理背景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3.1 农民政治参与的政治背景——乡村治理的发展
3.1.1 建国初期的发展
3.1.2 人民公社时期的发展
3.1.3 乡政村治时期的发展
3.2 乡村治理背景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3.2.1 农民政治参与的初期发展
3.2.2 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阶段
3.2.3 农民政治参与发展的趋势
4 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构成分析及其制约因素
4.1 农民政治参与的构成分析
4.1.1 农民政治参与的主体因素
4.1.2 我国政治参与主体的另一个角色——农村流动人口
4.1.3 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
4.2 影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4.2.1 经济发展的因素
4.2.2 制度建设的因素
4.2.3 农民自身政治观念的因素
4.2.4 农民的利益关联性因素
5 乡村治理背景下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建议
5.1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因素
5.1.1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5.1.2 调整经济结构
5.1.3 国家给予政策倾斜
5.2 提升农民政治文化意识因素
5.3 完善制度建设因素
5.3.1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5.3.2 完善农村人口人大代表制度
5.3.3 健全农村信访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J]. 刘勇. 党政干部学刊. 2010(05)
[2]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走向[J]. 吕云涛.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3]建国后我国乡村社会公共治理回顾与前瞻[J]. 徐大兵. 特区经济. 2009(02)
[4]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回顾与展望[J]. 甘信奎. 前沿. 2008(10)
[5]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促进司法公正[J]. 李承运. 今日中国论坛. 2007(08)
[6]趋网络化社会转型期公民“参与困境”分析[J]. 蔡雄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与防治[J]. 于建嵘. 中国乡村发现. 2007(01)
[8]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政府责任[J]. 周庆行,王洪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9]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陈华森.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11)
[10]论我国转型期的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J]. 张体魄. 兰州学刊. 2004(05)
硕士论文
[1]论我国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农民政治参与[D]. 闫智平.湘潭大学 2009
[2]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 何周华.广西民族大学 2008
[3]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蔡静静.河北大学 2006
[4]当前扩大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 吴大兵.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2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9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