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村委会选举的竞争性
发布时间:2022-01-19 13:00
选举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村民选举中引入竞争性对农村政治文化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同时,近年来在国家层面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广大村民在实践中创造良好的经验和方式的总结。村委会选举中的竞争性现状及其必要性和法律保障途径的研究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尤其是竞争性选举方面具有其重要的实验及示范意义。本文用导言和四个章节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导言简单介绍了本文的主题。第一章对选举与竞争性的涵义及关系进行了阐述。厘清了选举与村委会选举的概念,阐明了竞争是选举的本质特征并解释了选举竞争的涵义及其基本要求。第二章对村委会选举竞争性的发展历程及法律渊源进行了考察。从我国抗日革命根据地村级政权组织的竞争性选举实践,村委会选举及其法规的产生,到村委会选举引入竞争性的探索实践以证明村委会竞争性选举的现实基础。从我国法律渊源中尤其是村委会组织法中考察,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竞争性的立法基础但是还存在法律完善的空间。从村委会选举对我国选举制度改革的价值意义及对村民自治的现实意义论证了村委会选举竞争性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第...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选举与竞争性的涵义及关系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选举
二、村委会选举
第二节 选举与竞争性
一、竞争是选举的本质特征
二、选举竞争性是落实公民选举权的途径
第三节 选举竞争性的含义及其要求
一、选举竞争性的含义及相关概念
二、选举竞争性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村委会选举竞争性的发展历程及法律渊源
第一节 村委会选举引入竞争性的发展历程
一、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竞争性选举实践
二、村委会选举的产生及竞争性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村委会选举竞争性的相关法律规定
第三节 村委会选举竞争性意义
一、对我国选举制度改革的价值意义
二、对村民自治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村委会选举的竞争性分析
第一节 村委会选举的竞争模式分析
一、海推直选模式
二、海选模式
三、自荐海选模式
四、组合竞选模式
第二节 村委会选举中的竞争形式分析
第三节 村委会选举中的竞争影响因素分析
一、法制因素
二、体制因素
三、选举行为因素
四、主观意识因素
第四章 保障村委会选举竞争性的途径探索
第一节 立法规制
一、建立村委会选举法律制度
二、完善现有法律制度
第二节 司法保障
一、确立村委会选举诉讼制度
二、拓宽诉讼法受案范围
第三节 配套措施
一、成立专门的选举委员会
二、进行选举观察与监督
三、选举指导、培训与宣传
四、优化农村民主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合竞选制:乡村里的“草根民主”[J]. 夏仕应,吴明华. 决策. 2005(01)
[2]村委会选举中几个争议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 黄荣英.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2)
[3]基层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失范问题研究[J]. 涂用凯.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2(04)
[4]村民委员会候选人资格问题的法律探讨[J]. 马俊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2)
[5]选拔制度与选举制度辨析及启示[J]. 唐元松.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2002(00)
[6]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及特点[J]. 范瑜. 中国农村观察. 2001(01)
[7]选举权的实现与竞争性选举[J]. 关太兵.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8(03)
硕士论文
[1]村委会选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周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2]论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D]. 林于滨.山东大学 2008
[3]论竞争选举在中国村民选举中的运用[D]. 洪毅.中南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96897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选举与竞争性的涵义及关系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选举
二、村委会选举
第二节 选举与竞争性
一、竞争是选举的本质特征
二、选举竞争性是落实公民选举权的途径
第三节 选举竞争性的含义及其要求
一、选举竞争性的含义及相关概念
二、选举竞争性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村委会选举竞争性的发展历程及法律渊源
第一节 村委会选举引入竞争性的发展历程
一、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竞争性选举实践
二、村委会选举的产生及竞争性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村委会选举竞争性的相关法律规定
第三节 村委会选举竞争性意义
一、对我国选举制度改革的价值意义
二、对村民自治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村委会选举的竞争性分析
第一节 村委会选举的竞争模式分析
一、海推直选模式
二、海选模式
三、自荐海选模式
四、组合竞选模式
第二节 村委会选举中的竞争形式分析
第三节 村委会选举中的竞争影响因素分析
一、法制因素
二、体制因素
三、选举行为因素
四、主观意识因素
第四章 保障村委会选举竞争性的途径探索
第一节 立法规制
一、建立村委会选举法律制度
二、完善现有法律制度
第二节 司法保障
一、确立村委会选举诉讼制度
二、拓宽诉讼法受案范围
第三节 配套措施
一、成立专门的选举委员会
二、进行选举观察与监督
三、选举指导、培训与宣传
四、优化农村民主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合竞选制:乡村里的“草根民主”[J]. 夏仕应,吴明华. 决策. 2005(01)
[2]村委会选举中几个争议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 黄荣英.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2)
[3]基层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失范问题研究[J]. 涂用凯.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2(04)
[4]村民委员会候选人资格问题的法律探讨[J]. 马俊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2)
[5]选拔制度与选举制度辨析及启示[J]. 唐元松.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2002(00)
[6]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及特点[J]. 范瑜. 中国农村观察. 2001(01)
[7]选举权的实现与竞争性选举[J]. 关太兵.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8(03)
硕士论文
[1]村委会选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周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2]论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D]. 林于滨.山东大学 2008
[3]论竞争选举在中国村民选举中的运用[D]. 洪毅.中南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96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9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