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4 22:45
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国家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双赢战略。即,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是向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新血液”,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后备干部队伍,有效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体现大学毕业生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应仅是单纯的经济观点,同时必须涉及农村文化建设。然而,无论是农村地区的干部群众、大学生“村官”自身,还是学界更多关注的是其经济建设功能,对文化建设功能相对关注较少。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化建设角度入手,研究大学生“村官”的由来,指出新农村文化建设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努力揭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及其作用,再通过实践考察,研究并总结当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已有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困境,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促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文化建设联动的有效策略,提升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文化建设胜任力,指出大学生...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大学生"村官"及其由来
1.1 大学生"村官"的界定
1.2 大学生"村官"的由来
1.2.1 政治方面
1.2.2 经济方面
1.2.3 文化方面
1.3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村官"计划的应有之义
1.3.1 "村官"计划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
1.3.2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切入点
1.3.3 "村官"成长和完善的必备内容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大有可为
2.1 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缺失
2.2 "村官"的文化优势
2.2.1 发挥知识优势的"引导者"
2.2.2 发挥信息优势的"先行官"
2.2.3 发挥沟通优势的"联络人"
2.2.4 发挥综合优势的"推进者"
2.3 "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3.1 农村新观念的传播
2.3.2 促进农村信息化
2.3.3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2.3.4 充实农村文化干部队伍
2.3.5 整体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2.3.6 推动非物质文化保护和特色文化创建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3.1 "村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表现
3.1.1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3.1.2 促进农村干部结构优化
3.1.3 成为村里和上级的沟通桥梁
3.1.4 提升农村管理规范化、电子化
3.1.5 新文化宣传员、新思想传播者
3.1.6 促进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
3.2 "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困境
3.2.1 不了解风土民情,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3.2.2 不熟悉政策法规,法治建设难有建树
3.2.3 社会实践能力不足,文化建设有心无力
3.2.4 作为就业缓冲,无意扎根农村
3.3 原因分析
3.3.1 "村官"角色不明确,设缺乏实际权力
3.3.2 地方上信任、重视及支持"村官"力度不够
3.3.3 泛专业"村官"选拔,针对性不强
3.3.4 团队合力不足,难以发挥"集群效应"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联动思考
4.1 提高"村官"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胜任力"
4.1.1 多学科知识储备
4.1.2 多项技能培养
4.1.3 社会角色"定位"
4.1.4 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特质"
4.1.5 提高"村官"自我认同
4.2 地方政府、农村基层与高校齐抓共管
4.2.1 地方政府、农村基层应在政策管理上提供有力支持
4.2.2 高校要做好"售前"和"售后"服务
4.3 实现个人到群体的共生效应
4.3.1 搭建交流平台
4.3.2 建立联动制度
4.3.3 引进竞争机制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理性思考[J]. 闫纪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07)
[2]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多元博弈研究[J]. 王鹏. 未来与发展. 2010(02)
[3]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秦海燕. 法制与社会. 2010(03)
[4]论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 张维贵. 经济体制改革. 2010(01)
[5]真实生存现状调查: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J]. 陈国利. 乡镇论坛. 2010(03)
[6]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研究[J]. 吴海龙. 理论界. 2010(01)
[7]高校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培养探析[J]. 李晓明,陈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05)
[8]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探析[J]. 李珲. 行政与法. 2009(09)
[9]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影响分析[J]. 庄家炽. 中外企业家. 2009(18)
[10]大学生村官的职能研究[J]. 周成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D]. 刘满喜.首都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4080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大学生"村官"及其由来
1.1 大学生"村官"的界定
1.2 大学生"村官"的由来
1.2.1 政治方面
1.2.2 经济方面
1.2.3 文化方面
1.3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村官"计划的应有之义
1.3.1 "村官"计划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
1.3.2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切入点
1.3.3 "村官"成长和完善的必备内容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大有可为
2.1 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缺失
2.2 "村官"的文化优势
2.2.1 发挥知识优势的"引导者"
2.2.2 发挥信息优势的"先行官"
2.2.3 发挥沟通优势的"联络人"
2.2.4 发挥综合优势的"推进者"
2.3 "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3.1 农村新观念的传播
2.3.2 促进农村信息化
2.3.3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2.3.4 充实农村文化干部队伍
2.3.5 整体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2.3.6 推动非物质文化保护和特色文化创建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3.1 "村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表现
3.1.1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3.1.2 促进农村干部结构优化
3.1.3 成为村里和上级的沟通桥梁
3.1.4 提升农村管理规范化、电子化
3.1.5 新文化宣传员、新思想传播者
3.1.6 促进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
3.2 "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困境
3.2.1 不了解风土民情,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3.2.2 不熟悉政策法规,法治建设难有建树
3.2.3 社会实践能力不足,文化建设有心无力
3.2.4 作为就业缓冲,无意扎根农村
3.3 原因分析
3.3.1 "村官"角色不明确,设缺乏实际权力
3.3.2 地方上信任、重视及支持"村官"力度不够
3.3.3 泛专业"村官"选拔,针对性不强
3.3.4 团队合力不足,难以发挥"集群效应"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联动思考
4.1 提高"村官"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胜任力"
4.1.1 多学科知识储备
4.1.2 多项技能培养
4.1.3 社会角色"定位"
4.1.4 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特质"
4.1.5 提高"村官"自我认同
4.2 地方政府、农村基层与高校齐抓共管
4.2.1 地方政府、农村基层应在政策管理上提供有力支持
4.2.2 高校要做好"售前"和"售后"服务
4.3 实现个人到群体的共生效应
4.3.1 搭建交流平台
4.3.2 建立联动制度
4.3.3 引进竞争机制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理性思考[J]. 闫纪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07)
[2]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多元博弈研究[J]. 王鹏. 未来与发展. 2010(02)
[3]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秦海燕. 法制与社会. 2010(03)
[4]论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 张维贵. 经济体制改革. 2010(01)
[5]真实生存现状调查: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J]. 陈国利. 乡镇论坛. 2010(03)
[6]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研究[J]. 吴海龙. 理论界. 2010(01)
[7]高校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培养探析[J]. 李晓明,陈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05)
[8]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探析[J]. 李珲. 行政与法. 2009(09)
[9]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影响分析[J]. 庄家炽. 中外企业家. 2009(18)
[10]大学生村官的职能研究[J]. 周成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D]. 刘满喜.首都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4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1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