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回家论”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2-05-03 05:5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伴随着德国"妇女回家论"的传播、国民政府对贤妻良母主义的积极鼓吹以及国内保守舆论对"妇女回家论"的推波助澜,"妇女回家论"成为弥漫于社会的重要思潮,其实质是剥离了妇女爱国救亡的权利和义务。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妇女回家论"对妇运工作开展以及民族抗战的消极影响,高度重视这场思潮论争并广泛参与其中,围绕"妇女位置在家庭或社会""贤妻良母与妇女职责""教养(齐家)和解放(治国)关系""新贤良主义"等具体问题,探讨"妇女回家"问题论争的思想分歧并揭露"妇女回家论"的危害,揭示出妇女只有回到社会、投入到民族解放事业中,才能求得自身解放和实现新的妇女生活。"妇女回家论"的批判对中国共产党妇运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民族抗战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妇女回家论”批判的缘起
    (一)德国“妇女回家论”的传入及在中国的传播影响
    (二)国民政府鼓吹贤妻良母主义及复兴“礼义廉耻”传统道德
    (三)保守舆论对“妇女回家论”的遥相呼应及大肆推波助澜
二、“妇女回家论”的问题分歧与思想论战
    (一)关于“妇女位置在家庭或社会”问题
    (二)关于“贤妻良母与妇女职责”问题
    (三)关于“教养(齐家)和解放(治国)关系”问题
    (四)关于“新贤良主义”问题
三、“妇女回家论”批判的意义
    (一)认清妇运工作不足,重视“妇女走出家庭”问题
    (二)非空口号反对“贤妻良母”,培养“新贤妻”“新良母”
    (三)妇女运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要统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40年代初关于“妇女回家”问题的论战[J]. 何黎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2]20世纪30年代中期关于“妇女回家”与“贤妻良母”的论争[J]. 夏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3]浅议中国近代关于贤妻良母主义的论争[J]. 刘丽威.  妇女研究论丛. 2001(03)



本文编号:3650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50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5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