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10 19:05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理论产生和发展历史为线索,以青年为研究对象,研究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问题,重点是当代青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变革,出现多种思想文化,因此,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念多元化现象突出,多元价值的存在引起的价值冲突深刻影响着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代青年中主导价值缺失现象日益凸显。在党的十七大强调“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的前提下,党的十八大再次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而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意义重大。本研究运用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和归纳法进行研究。通过对青年的调查,运用调查资料,从实际出发,力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对价值观研究理论的历史和最新进展进行梳理,从个体认识的选择性入手,借鉴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建立多维一体的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机制;通过比较国内不同历史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比较国外青年价值观教育,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提出中国青年社会主义核...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
三、文章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代课题
一、青年价值观迷茫与失落的现实问题
(一)建国以来青年价值观演变
(二)影响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三)青年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影响背景
(一)新左派思潮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三)自由主义思潮
(四)民族主义思潮
(五)民粹主义思潮
(六)新儒家思潮
三、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任务
(一)当代青年思想的总体状况
(二)引导教育青年的目标
(三)引导教育青年的基本任务
第二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历史返顾
一、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演进
(一)1949-1976 年的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二)1976. 10—现在的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二、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青年思想道德教育为首的思想
(二)整体规划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三)遵循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基本的原则
(四)不断丰富和创新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
三、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教训
(一)忽软忽硬,摆位摇摆
(二)强调社会本位,忽视青年的主体价值
(三)脱离现实,缺乏体验
(四)理论建设滞后,队伍建设薄弱
(五)合力尚未形成,制度缺乏保障
第三章 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比较分析
一、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积极要素
(一)“三纲五常”与名教观念
(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中华民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
(三)从传统核心价值观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一)西方价值观教育及启示
(二)新加坡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及启示
三、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兼蓄理念
(一)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基
(二)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视野
(三)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创新
第四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教育的主流性原则
(一)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旋律
(二)多元化价值观下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流性原则
二、教育的主导性原则
(一)主导性原则的内涵
(二)主导性教育的原则
(三)主导性教育原则实现途径
三、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一)主体性教育的内涵
(二)主体性教育在中国的现状
(三)主体性教育的目标
(四)主体性教育对策措施
第五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人文关怀的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本思想——人文关怀
(二)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价值指向
(三)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人文目标
二、心理疏导的方法
(一)心理疏导的内涵和特征
(二)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入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
三、“三贴近”的方法
(一)“三贴近”的内涵和意义
(二)“三贴近”促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四、文化育人的方法
(一)文化育人,要加强灵魂和精髓的建设
(二)文化育人,加强文化载体建设
(三)文化育人,关键是教育青年
第六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工作体系
一、党团组织体系
(一)党团组织在青年核心价值教育中的作用
(二)学校党团组织对青年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
二、学校教育体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是青年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渠道
(二)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青年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公共传媒体系
(一)公共传媒的公共性和功能
(二)公共传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公共传媒引领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四、法规制度体系
(一)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国外核心价值教育中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保障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第七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经验提升
一、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透视
(一)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和特点
(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主要载体
(三)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对策措施
二、“抗震救灾精神”的写照
(一)“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果的突出体现
(二)“抗震救灾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启示
(三)从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中汲取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精神力量
三、“奥运精神”的升华
(一)“奥运精神”的产生
(二)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三)“奥运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一致性
(四)以“奥运精神”促进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四、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育发
(一)弘扬志愿精神与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在统一
(二)志愿服务是加强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二[J]. 戴木才.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2]志愿服务: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J]. 吴宏韬. 政工研究动态. 2009(21)
[3]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实践[J]. 吴宏韬.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9(04)
[4]近三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综述[J]. 贾友军,赵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02)
[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 刘云山. 党建. 2008(05)
[6]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青年学生[J]. 秦良玉. 求是. 2008(06)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J]. 鄢本凤. 中国青年研究. 2008(02)
[8]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思路的思考[J]. 黄建明,刘桂英. 理论学习. 2008(01)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 王锦栋,耿树枝. 理论探索. 2008(01)
[10]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讨[J]. 康厚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05)
本文编号:3652520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
三、文章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代课题
一、青年价值观迷茫与失落的现实问题
(一)建国以来青年价值观演变
(二)影响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三)青年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影响背景
(一)新左派思潮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三)自由主义思潮
(四)民族主义思潮
(五)民粹主义思潮
(六)新儒家思潮
三、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任务
(一)当代青年思想的总体状况
(二)引导教育青年的目标
(三)引导教育青年的基本任务
第二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历史返顾
一、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演进
(一)1949-1976 年的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二)1976. 10—现在的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二、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青年思想道德教育为首的思想
(二)整体规划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三)遵循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基本的原则
(四)不断丰富和创新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
三、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教训
(一)忽软忽硬,摆位摇摆
(二)强调社会本位,忽视青年的主体价值
(三)脱离现实,缺乏体验
(四)理论建设滞后,队伍建设薄弱
(五)合力尚未形成,制度缺乏保障
第三章 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比较分析
一、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积极要素
(一)“三纲五常”与名教观念
(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中华民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
(三)从传统核心价值观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一)西方价值观教育及启示
(二)新加坡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及启示
三、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兼蓄理念
(一)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基
(二)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视野
(三)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创新
第四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教育的主流性原则
(一)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旋律
(二)多元化价值观下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流性原则
二、教育的主导性原则
(一)主导性原则的内涵
(二)主导性教育的原则
(三)主导性教育原则实现途径
三、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一)主体性教育的内涵
(二)主体性教育在中国的现状
(三)主体性教育的目标
(四)主体性教育对策措施
第五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人文关怀的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本思想——人文关怀
(二)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价值指向
(三)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人文目标
二、心理疏导的方法
(一)心理疏导的内涵和特征
(二)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入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
三、“三贴近”的方法
(一)“三贴近”的内涵和意义
(二)“三贴近”促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四、文化育人的方法
(一)文化育人,要加强灵魂和精髓的建设
(二)文化育人,加强文化载体建设
(三)文化育人,关键是教育青年
第六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工作体系
一、党团组织体系
(一)党团组织在青年核心价值教育中的作用
(二)学校党团组织对青年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
二、学校教育体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是青年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渠道
(二)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青年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公共传媒体系
(一)公共传媒的公共性和功能
(二)公共传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公共传媒引领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四、法规制度体系
(一)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国外核心价值教育中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保障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第七章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经验提升
一、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透视
(一)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和特点
(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主要载体
(三)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对策措施
二、“抗震救灾精神”的写照
(一)“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果的突出体现
(二)“抗震救灾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启示
(三)从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中汲取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精神力量
三、“奥运精神”的升华
(一)“奥运精神”的产生
(二)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三)“奥运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一致性
(四)以“奥运精神”促进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四、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育发
(一)弘扬志愿精神与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在统一
(二)志愿服务是加强青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二[J]. 戴木才.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2]志愿服务: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J]. 吴宏韬. 政工研究动态. 2009(21)
[3]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实践[J]. 吴宏韬.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9(04)
[4]近三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综述[J]. 贾友军,赵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02)
[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 刘云山. 党建. 2008(05)
[6]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青年学生[J]. 秦良玉. 求是. 2008(06)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J]. 鄢本凤. 中国青年研究. 2008(02)
[8]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思路的思考[J]. 黄建明,刘桂英. 理论学习. 2008(01)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 王锦栋,耿树枝. 理论探索. 2008(01)
[10]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讨[J]. 康厚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05)
本文编号:3652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5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