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陈翰笙毛泽东农村调查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03 21:18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曾经有不少人对农村进行过调查,身为共产党员的毛泽东、陈翰笙是其中的重要人物,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他们的农村调查有过较为充分的研究,但很少有人对陈翰笙、毛泽东的农村调查进行比较研究。故而选择陈翰笙、毛泽东的农村调查的比较研究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全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讲述了陈翰笙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农村调查,主要包括陈翰笙农村调查的内容和过程、陈翰笙农村调查的方法、陈翰笙农村调查的特点、陈翰笙农村调查的作用,对陈翰笙的调查做一个整体研究,从中找到独创点并进行学术价值研究。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农村调查,其主要内容有:毛泽东农村调查的过程和内容、毛泽东农村调查的方法、毛泽东农村调查的特点和毛泽东农村调查的作用。从而为下文进行比较研究做铺垫。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陈翰笙毛泽东农村调查的时间、地点、原因、调查方法、调查成果对中国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本文力求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由于陈翰笙毛泽东调查地点的选择上的差异,客观上形成了调查地点的互补,从而使我们能够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二,导致陈翰...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陈翰笙及其农村调查的研究状况
        (二) 毛泽东及其农村调查的研究状况
        (三) 陈翰笙毛泽东农村调查比较研究状况
    三、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第一章 陈翰笙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农村调查
    一、陈翰笙农村调查的过程和内容
    二、陈翰笙农村调查的方法
    三、陈翰笙农村调查的特点
    四、陈翰笙农村调查的作用
第二章 毛泽东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农村调查
    一、毛泽东农村调查的过程和内容
    二、毛泽东农村调查的方法
    三、毛泽东农村调查的特点
    四、毛泽东农村调查的作用
第三章 陈翰笙毛泽东农村调查比较
    一、调查时间、地点比较
    二、调查原因比较
    三、调查方法比较
    四、调查成果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社会调查工作的检讨与反思[J]. 张树新,费迅.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2(04)
[2]毛泽东农村调查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侯波.  理论学刊. 2011(04)
[3]毛泽东张闻天对于社会调查的认知与参与度比较之研究[J]. 张树新,费迅.  福建党史月刊. 2011(02)
[4]毛泽东1961年农村调查[J]. 谢昌余.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5]毛泽东与陈翰笙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调查之比较[J]. 孙忠良.  新余高专学报. 2009(02)
[6]论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动因[J]. 丛旭东,熊晓燕.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7]试论陈翰笙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思想与方法[J]. 张雪英.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02)
[8]试论陈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个关键时期的历史功绩[J]. 张树新,费迅.  党史博采.理论. 2006(07)
[9]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翰笙农村调查的历史考察[J]. 李章鹏.  河北学刊. 2006(02)
[10]加速农业合作化进程的原因之探讨[J]. 张树新,费迅.  理论月刊. 2005(10)

博士论文
[1]江南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研究[D]. 汪效驷.苏州大学 2008
[2]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探析[D]. 刘圣陶.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D]. 史向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4]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D]. 王加华.复旦大学 2005
[5]近代乡村自治研究[D]. 王圣育.中国政法大学 2005
[6]毛泽东党的领导思想研究[D]. 刘淑阶.中共中央党校 2003

硕士论文
[1]陈翰笙与1930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大论战[D]. 王秀玉.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卜凯与陈翰笙:20世纪20-30年代农村调查之比较[D]. 巫亮.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乡村社会的非正式宗教组织研究[D]. 贾俊彩.华中科技大学 2009
[4]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反对教条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D]. 贾永奎.广西大学 2008
[5]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D]. 胡伟雄.中共中央党校 2008
[6]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社区人际交往网络透视[D]. 孙爱芳.山东大学 2008
[7]毛泽东与《论十大关系》研究[D]. 王心月.东北师范大学 2007
[8]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及对现阶段党的工作的指导意义[D]. 王宏.新疆师范大学 2007
[9]建国后毛泽东社会调查思想和实践[D]. 孙桂红.南京师范大学 2006
[10]论陈翰笙的农村经济思想[D]. 冯杰.河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53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53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b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