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我国女村官能力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2 12:01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开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员工。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开始运用到实践和研究中,研究对象逐步扩大至政府官员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成为推动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逐渐发展起来的女村官队伍是农村广大妇女的杰出代表,她们成为村级治理的重要力量,为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培养女村官,进一步提升女村官的能力,更好的发挥广大女村官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将胜任力模型运用到农村基层村委会的女性村干部的研究中,不仅是一个新的尝试,而且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我国特色的女村官胜任力素质模型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女村官的能力建设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能力建设的力度不够大、能力建设体系不够健全、能力建设方式比较单一。本文借助胜任力理论,构建出女村官胜任力模型,以对女村官的素质提高、能力建设和充分发挥女性特质等方面将提供可能的帮助。本文首先总结了目前我国对于女村官的相关研究,接着介绍了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思路。在此...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1. 男女平等参与公共治理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大势
2. 提高妇女参政执政能力是实现女性平等参与政治的阶段性目标
3. 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4. 引入更多理论模型有利于性别平等研究的丰富
(二) 研究现状综述
1. 女村官参与村级治理的现状、问题、对策以及国家负有的责任
2. 女村官与农村妇女组织的研究
3. 女村干部研究
(三) 核心概念及样本说明
1. 核心概念
2. 样本说明
(四) 本文的结构及创新之处
1. 本文的结构
2.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理论依据
(一) 胜任力及相关概念
1. 胜任力研究的兴起及发展
2. 胜任力的相关概念
(二) 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及应用
1.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和发展
2. 胜任力模型的类型
3.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二、模型构建
(一) 研究假设
(二) 组织战略分析
1. 内外环境方面
2. 政府职能方面
(三) 行为事件访谈
1. 过程
2. 结果
(四) 问卷调查
1. 问卷编制说明
2. 过程
(五) 数据与统计分析
1. 描述统计分析
2. 频次分析
3. 因子分析
(六) 建立模型
三、我国女村官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一) 女村官能力建设的现状
(二) 女村官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能力建设力度不够大
2. 能力建设体系不够健全
3. 能力建设方式比较单一
(三) 原因分析
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我国女村官能力建设路线地图
(一) 环境:话语、政策与交流平台
1. 具有性别意识的话语环境
2. 提供支持的政策环境
3. 社会网络平台
(二) 工具:学习、实践与培训
1. 学习:修炼作为领导的素质
2. 实践:提高作为公仆的能力
3. 培训:突出作为女性的特质
(三) 组织:政府、妇联与NGO
1. 政府
2. 妇联
3. NGO
(四)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女村官能力建设体系探索
1. 以特质培养为前提,提升建设效果
2. 以素质提高为重点,创新建设机制
3. 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扩展建设方式
五、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不足之处
(三)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女村官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J]. 单媛. 创新. 2010(03)
[2]政策保护与身份认同:农村妇女进村委——兼以妇代会直选进入制为例[J]. 李琴,张婷婷,卢志达. 清江论坛. 2010 (01)
[3]从“缺席”到“在场”——女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妇女公共参与的影响[J]. 胡桂香.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01)
[4]研究型妇女NGO在性别平等意识建构中的研究与行动[J]. 陈秀峰,鲁克雄.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01)
[5]公共政策、性别意识与农村妇女参政——以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为例[J]. 董江爱,李利宏.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6]对我国农村女性进“两委”的深层思考与政策建议[J]. 牛天秀,赵晖. 理论与改革. 2009(06)
[7]农村女性能人对于社区发展的多元意义——30例农村女性能人个案分析[J]. 王伊欢,张亚鹃. 妇女研究论丛. 2009(04)
[8]当前我国农村干部素质的现状及提升途径[J]. 姜道奎,柏群.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9]农村妇女竞选村委会成员的政治环境分析——基于湖北省S市的经验[J]. 刘筱红,吴治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10]知识谱系、话语权力与妇女发展——国际发展中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J]. 胡玉坤,郭未,董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硕士论文
[1]性别意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D]. 赵夏芝.山西大学 2010
[2]村庄治理中的女村官研究[D]. 陈琼.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54329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1. 男女平等参与公共治理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大势
2. 提高妇女参政执政能力是实现女性平等参与政治的阶段性目标
3. 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4. 引入更多理论模型有利于性别平等研究的丰富
(二) 研究现状综述
1. 女村官参与村级治理的现状、问题、对策以及国家负有的责任
2. 女村官与农村妇女组织的研究
3. 女村干部研究
(三) 核心概念及样本说明
1. 核心概念
2. 样本说明
(四) 本文的结构及创新之处
1. 本文的结构
2.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理论依据
(一) 胜任力及相关概念
1. 胜任力研究的兴起及发展
2. 胜任力的相关概念
(二) 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及应用
1.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和发展
2. 胜任力模型的类型
3.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二、模型构建
(一) 研究假设
(二) 组织战略分析
1. 内外环境方面
2. 政府职能方面
(三) 行为事件访谈
1. 过程
2. 结果
(四) 问卷调查
1. 问卷编制说明
2. 过程
(五) 数据与统计分析
1. 描述统计分析
2. 频次分析
3. 因子分析
(六) 建立模型
三、我国女村官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一) 女村官能力建设的现状
(二) 女村官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能力建设力度不够大
2. 能力建设体系不够健全
3. 能力建设方式比较单一
(三) 原因分析
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我国女村官能力建设路线地图
(一) 环境:话语、政策与交流平台
1. 具有性别意识的话语环境
2. 提供支持的政策环境
3. 社会网络平台
(二) 工具:学习、实践与培训
1. 学习:修炼作为领导的素质
2. 实践:提高作为公仆的能力
3. 培训:突出作为女性的特质
(三) 组织:政府、妇联与NGO
1. 政府
2. 妇联
3. NGO
(四)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女村官能力建设体系探索
1. 以特质培养为前提,提升建设效果
2. 以素质提高为重点,创新建设机制
3. 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扩展建设方式
五、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不足之处
(三)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女村官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J]. 单媛. 创新. 2010(03)
[2]政策保护与身份认同:农村妇女进村委——兼以妇代会直选进入制为例[J]. 李琴,张婷婷,卢志达. 清江论坛. 2010 (01)
[3]从“缺席”到“在场”——女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妇女公共参与的影响[J]. 胡桂香.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01)
[4]研究型妇女NGO在性别平等意识建构中的研究与行动[J]. 陈秀峰,鲁克雄.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01)
[5]公共政策、性别意识与农村妇女参政——以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为例[J]. 董江爱,李利宏.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6]对我国农村女性进“两委”的深层思考与政策建议[J]. 牛天秀,赵晖. 理论与改革. 2009(06)
[7]农村女性能人对于社区发展的多元意义——30例农村女性能人个案分析[J]. 王伊欢,张亚鹃. 妇女研究论丛. 2009(04)
[8]当前我国农村干部素质的现状及提升途径[J]. 姜道奎,柏群.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9]农村妇女竞选村委会成员的政治环境分析——基于湖北省S市的经验[J]. 刘筱红,吴治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10]知识谱系、话语权力与妇女发展——国际发展中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J]. 胡玉坤,郭未,董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硕士论文
[1]性别意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D]. 赵夏芝.山西大学 2010
[2]村庄治理中的女村官研究[D]. 陈琼.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54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5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