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会在集体合同制度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5 1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十八条规定:“工会可以代表职工与企事业单位行政方面签订集体合同。”根据该规定,在集体谈判以及集体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工会始终是一个积极的主导者,但工会并不是集体合同一方当事人,只是作为职工一方法定代表人,代表职工参与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但是,在集体谈判以及集体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工会是始作俑者。工会的谈判能力和参与水平极大的影响了整个进程,直至于最终结果。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我国推行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1994年12月劳动部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1995年8月全总通过了《工会参加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企业工会和上级工会在参加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过程中的作用。企业工会应当与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就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企业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企业工会应当定期对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妥善的与企业协商解决。上级工会应当对企业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作进行帮助、指导和监督检查。应当说,经过十几年的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在我国企业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中已经初步建立起...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工会职能和集体合同概述
2.1 工会职能概述
2.2 集体合同概念及分类
2.2.1 集体合同概念
2.2.2 集体合同分类
2.3 集体协商
2.3.1 集体协商概念
2.3.2 集体协商程序
第三章 工会在集体合同制度中的作用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集体合同签订现状
3.2 工会在集体合同中的法律地位
3.3 工会在集体合同制度中的作用
3.3.1 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的作用
3.3.1.1 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
3.3.1.2 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3.3.1.3 积极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
3.3.2 企业工会作用
3.4 工会在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工会在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思想方面原因
4.2 体制原因
4.2.1 工会和党政关系没理顺
4.2.2 工会自身存在的问题
4.3 法律、法规的制度性缺陷
4.3.1 工人集体罢工权的缺失
4.3.2 相关立法滞后,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4.4 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原因
第五章 在集体合同制度中进一步发挥工会作用的对策
5.1 思想认识方面
5.2 体制机制方面
5.2.1 工会和党政关系的重新调整
5.2.2 加强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
5.3 立法方面
5.3.1 完善立法,从制度上对工会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予以保障
5.3.2 从国外引进工会有效工作方法和手段如对罢工权的认可
5.4 执法方面
5.4.1 改革和完善劳动监察制度,加强劳动执法的力度
5.4.2 进一步发挥党委、工会和集体协商指导员的作用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62040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工会职能和集体合同概述
2.1 工会职能概述
2.2 集体合同概念及分类
2.2.1 集体合同概念
2.2.2 集体合同分类
2.3 集体协商
2.3.1 集体协商概念
2.3.2 集体协商程序
第三章 工会在集体合同制度中的作用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集体合同签订现状
3.2 工会在集体合同中的法律地位
3.3 工会在集体合同制度中的作用
3.3.1 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的作用
3.3.1.1 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
3.3.1.2 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3.3.1.3 积极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
3.3.2 企业工会作用
3.4 工会在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工会在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思想方面原因
4.2 体制原因
4.2.1 工会和党政关系没理顺
4.2.2 工会自身存在的问题
4.3 法律、法规的制度性缺陷
4.3.1 工人集体罢工权的缺失
4.3.2 相关立法滞后,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4.4 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原因
第五章 在集体合同制度中进一步发挥工会作用的对策
5.1 思想认识方面
5.2 体制机制方面
5.2.1 工会和党政关系的重新调整
5.2.2 加强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
5.3 立法方面
5.3.1 完善立法,从制度上对工会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予以保障
5.3.2 从国外引进工会有效工作方法和手段如对罢工权的认可
5.4 执法方面
5.4.1 改革和完善劳动监察制度,加强劳动执法的力度
5.4.2 进一步发挥党委、工会和集体协商指导员的作用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62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6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