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乡村治理的约束条件与发展路径建构
发布时间:2022-12-07 03:49
治理观念的转变和新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治理大数据赋能认知和实践的展开。乡村新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数据丰度和质量较差,与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治理观念构成了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乡村治理赋能的认知约束,间接影响信息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效果。需要从技术、认知和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出发,建立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机制,加大乡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乡村治理现代化内涵,完善大数据乡村治理赋能系统机制,实现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信息技术赋能的驱动因素
1.党和国家治理观念转变带来乡村治理内涵变化
2.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技术基础
二、大数据技术对乡村治理赋能的约束条件
1.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乡村治理赋能的基本约束
2.治理观念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乡村治理赋能的间接限制
三、大数据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发展路径
1.加大乡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2.创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3.完善大数据乡村治理赋能的系统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消解自治——基于技术下乡背景下村级治理困境的考察[J]. 杜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2]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经验[J]. 邱春林.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02)
[3]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 沈费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4]从基于经验到基于数据——大数据时代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J]. 赵敬丹,李志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5]中国农村社会治理40年:从“乡政村治”到“村社协同”——湖北的表述[J]. 吴理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6]大数据时代的乡村治理审视与现代化转型[J]. 张春华. 探索. 2016(06)
[7]现代精准农业及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J]. 刘爱民,封志明,徐丽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02)
本文编号:3712179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信息技术赋能的驱动因素
1.党和国家治理观念转变带来乡村治理内涵变化
2.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技术基础
二、大数据技术对乡村治理赋能的约束条件
1.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乡村治理赋能的基本约束
2.治理观念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乡村治理赋能的间接限制
三、大数据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发展路径
1.加大乡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2.创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3.完善大数据乡村治理赋能的系统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消解自治——基于技术下乡背景下村级治理困境的考察[J]. 杜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2]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经验[J]. 邱春林.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02)
[3]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 沈费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4]从基于经验到基于数据——大数据时代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J]. 赵敬丹,李志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5]中国农村社会治理40年:从“乡政村治”到“村社协同”——湖北的表述[J]. 吴理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6]大数据时代的乡村治理审视与现代化转型[J]. 张春华. 探索. 2016(06)
[7]现代精准农业及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J]. 刘爱民,封志明,徐丽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02)
本文编号:3712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1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