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19: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在不断深入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体制、政治体制的变革。这期间,我国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市场日趋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个新的提法,反映了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当前形势下,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就要逐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截止到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到2.6亿,并且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他们分布广泛在全国的各大城市,这群农村的精英群体,在城市的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各个阶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市,但是他们的户籍和家庭却在农村,往往在城市和农村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在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往往会出现城市和农村双重缺失的现象。在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这一问题同样存在。 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提高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义的研究
2. 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主要理论依据
1. 核心概念
2. 主要的理论依据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定性分析法
3. 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一) 农民工渴求文化生活,但文化消费水平低
(二) 农民工规模大,公共文化服务的享有率低
(三) 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有了初步发展,但仍然比较薄弱
(四) 公共文化服务和活动获得农民工的认可,但仍需改进
二、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 现行的制度是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缺失的根本原因
(二)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供给不足
1. 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不足
2. 企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资不足
3. 非政府组织力量薄弱,且无法惠及农民工
(三) 文化和组织的排斥、不认同
1. 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适应
2. 城市居民对待农民工群体呈既接纳又排斥的双重矛盾心理
3. 城市制度、体制对农民工的排斥
(四) 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1. 工作特点决定了农民工无法获得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2. 文化素质低下致使农民工无法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3. 对公共文化的参与意识缺乏
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市融入
(一) 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体系
1. 以政府财政为支撑,加大投资力度
2. 鼓励引导企业增加农民工文化经费的投入
3. 非政府组织对公共文化活动的投资
(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1. 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2. 解决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3. 建立适合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
(三) 进行积极而正确的舆论引导,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文化接纳
1. 积极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信息平台
2. 积极为农民工正名,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
3. 着力为农民工融入城市赋予话语权
4. 提高农民工的媒介使用水平和媒介素养
5. 发挥宣传教育的功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四) 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法律保障
1. 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
2. 通过立法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和人才建设
3. 完善文化立法,保障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
(五) 提高社会组织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建立自己的组织
1. 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2. 充分利用工会,建立起农民工自己的组织
四、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56775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义的研究
2. 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主要理论依据
1. 核心概念
2. 主要的理论依据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定性分析法
3. 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一) 农民工渴求文化生活,但文化消费水平低
(二) 农民工规模大,公共文化服务的享有率低
(三) 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有了初步发展,但仍然比较薄弱
(四) 公共文化服务和活动获得农民工的认可,但仍需改进
二、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 现行的制度是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缺失的根本原因
(二)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供给不足
1. 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不足
2. 企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资不足
3. 非政府组织力量薄弱,且无法惠及农民工
(三) 文化和组织的排斥、不认同
1. 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适应
2. 城市居民对待农民工群体呈既接纳又排斥的双重矛盾心理
3. 城市制度、体制对农民工的排斥
(四) 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1. 工作特点决定了农民工无法获得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2. 文化素质低下致使农民工无法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3. 对公共文化的参与意识缺乏
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市融入
(一) 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体系
1. 以政府财政为支撑,加大投资力度
2. 鼓励引导企业增加农民工文化经费的投入
3. 非政府组织对公共文化活动的投资
(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1. 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2. 解决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3. 建立适合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
(三) 进行积极而正确的舆论引导,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文化接纳
1. 积极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信息平台
2. 积极为农民工正名,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
3. 着力为农民工融入城市赋予话语权
4. 提高农民工的媒介使用水平和媒介素养
5. 发挥宣传教育的功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四) 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法律保障
1. 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
2. 通过立法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和人才建设
3. 完善文化立法,保障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
(五) 提高社会组织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建立自己的组织
1. 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2. 充分利用工会,建立起农民工自己的组织
四、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56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5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