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关于十月革命的争论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05 22:03
普列汉诺夫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既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同时也是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师和革命战友,后来他们发展为论敌。列宁则是世界上第一个让马克思的想法变为现实的人,他带领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建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俄国和整个世界的未来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章,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但是,关于这次革命合理性和必然性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国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局面——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和工农阶级苏维埃两个政权同时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和俄国在大战中的惨败使得俄国境内本就不发达的经济更为萧条,贫苦农民工人也更加难以生存,俄国人民更是提出了“和平、土地和面包”的口号,要求执政者必须做出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大胆地认为贫困会使得俄国工人和农民更具有阶级意识和革命性,而俄国的资产阶级的天生软弱性决定了它是不可靠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夺取政权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在1917年并不具备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人民的文化素质、国际环境。 十月革命的胜利似乎为这场关于俄国是...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附表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此问题的几大主流观点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研究方法、框架和论文新意
第一章 争论的过程和基本内容
第二章 双方的共同点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相同
第二节 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最终胜利的前提
第三节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严重滞后于西方
第三章 双方的争论点
第一节 俄国是否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物质条件
第二节 俄国革命是否会得到其他国家革命的支持
第三节 俄国是否应该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第四节 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工农联盟的可行性
第五节 俄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合作的可行性
第四章 对争论的再思考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革命的看法
第二节 历史视野中的十月革命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的失败看十月革命
二、从新经济政策看十月革命
三、从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和苏联解体看十月革命
第三节 对于十月革命的再理解
一、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二、十月革命后俄国是否应该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节 重评普列汉诺夫和列宁
一、对普列汉诺夫的十月革命观的再评价
二、对列宁关于十月革命的观念和实践的再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57008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附表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此问题的几大主流观点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研究方法、框架和论文新意
第一章 争论的过程和基本内容
第二章 双方的共同点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相同
第二节 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最终胜利的前提
第三节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严重滞后于西方
第三章 双方的争论点
第一节 俄国是否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物质条件
第二节 俄国革命是否会得到其他国家革命的支持
第三节 俄国是否应该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第四节 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工农联盟的可行性
第五节 俄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合作的可行性
第四章 对争论的再思考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革命的看法
第二节 历史视野中的十月革命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的失败看十月革命
二、从新经济政策看十月革命
三、从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和苏联解体看十月革命
第三节 对于十月革命的再理解
一、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二、十月革命后俄国是否应该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节 重评普列汉诺夫和列宁
一、对普列汉诺夫的十月革命观的再评价
二、对列宁关于十月革命的观念和实践的再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57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5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