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民工心理困境与解决对策探究 ————以南昌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02 13:13
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农民大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90后农民工基本上在城市中成长,属于市民化程度最强的农民工群体。南昌市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推进下,特别是近些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强,大量在城市里成长的农民工群体滞留在城市中,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使90后农民工出现与社会规范不相符的思想与行为,这不仅阻碍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文章共分五个部分论述,第一章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概念界定,阐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以及将会产生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国内外的基本研究情况简单概述。第二章阐述研究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归纳整合,总结出90后农民工在成长过程和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四章主要分析90后农民工心理困境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第五章是针对存在的心理困境从社会、政府、组织、企业、家庭、个人六个方面以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建议。笔者提出了社会接纳、组织帮扶、个人努力三维一体的方案帮助具有高度市民化的90后农民工健康成长。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及分类
1.1.2 90 后农民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问卷法
1.4.3 访谈法
2 “90 后农民工”心理困境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2.2 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2.3 “推——拉”理论
3 “90 后农民工”存在的心理困境与问题
3.1 调查综述
3.2 调查分析
3.2.1 相对剥夺感
3.2.2 孤独感
3.2.3 寄居感
3.2.4 自卑感
3.2.5 过客心理
4 “90 后农民工”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4.1 社会制度与社会环境因素
4.1.1 社会制度障碍
4.1.2 社会融入障碍
4.2 企业管理因素
4.2.1 缺乏人文关怀
4.2.2 工作时间与薪资水平不相符
4.2.3 缺乏对员工发展需求的认识
4.3 成长环境因素
4.3.1 居住环境
4.3.2 学习交际环境
4.3.3 家庭环境
4.4 个体障碍因素
4.4.1 人力资本相对较低
4.4.2 社会资本相对匮乏
5 关于“90 后农民工”心理困境解决策略的思考
5.1 政府与社会方面
5.1.1 改革户籍制度
5.1.2 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5.1.3 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
5.2 组织方面
5.2.1 建立农民工会组织
5.2.2 发挥工会组织调解作用
5.2.3 培养产业工人意识
5.3 企业方面
5.3.1 建立企业文化支持机制
5.3.1.1 树立企业文化理念
5.3.1.2 增加文化公益设施
5.3.1.3 开设文化培训课程
5.3.2 培育企业人文环境
5.3.2.1 建立企业与 90 后农民工之间的沟通渠道
5.3.2.2 建立企业内部文化组织
5.3.3 设立心理辅导机构
5.4 家庭方面
5.4.1 增强教育功能
5.4.1.1 转变教育方式
5.4.1.2 改变教育内容
5.4.2 加强亲情沟通
5.4.2.1 给予更多关爱
5.4.2.2 关注子女成长
5.5 90 后农民工自身方面
5.5.1 学习心理疏导方法
5.5.2 积累文化资本
5.5.3 促进自身资本相互转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79286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及分类
1.1.2 90 后农民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问卷法
1.4.3 访谈法
2 “90 后农民工”心理困境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2.2 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2.3 “推——拉”理论
3 “90 后农民工”存在的心理困境与问题
3.1 调查综述
3.2 调查分析
3.2.1 相对剥夺感
3.2.2 孤独感
3.2.3 寄居感
3.2.4 自卑感
3.2.5 过客心理
4 “90 后农民工”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4.1 社会制度与社会环境因素
4.1.1 社会制度障碍
4.1.2 社会融入障碍
4.2 企业管理因素
4.2.1 缺乏人文关怀
4.2.2 工作时间与薪资水平不相符
4.2.3 缺乏对员工发展需求的认识
4.3 成长环境因素
4.3.1 居住环境
4.3.2 学习交际环境
4.3.3 家庭环境
4.4 个体障碍因素
4.4.1 人力资本相对较低
4.4.2 社会资本相对匮乏
5 关于“90 后农民工”心理困境解决策略的思考
5.1 政府与社会方面
5.1.1 改革户籍制度
5.1.2 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5.1.3 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
5.2 组织方面
5.2.1 建立农民工会组织
5.2.2 发挥工会组织调解作用
5.2.3 培养产业工人意识
5.3 企业方面
5.3.1 建立企业文化支持机制
5.3.1.1 树立企业文化理念
5.3.1.2 增加文化公益设施
5.3.1.3 开设文化培训课程
5.3.2 培育企业人文环境
5.3.2.1 建立企业与 90 后农民工之间的沟通渠道
5.3.2.2 建立企业内部文化组织
5.3.3 设立心理辅导机构
5.4 家庭方面
5.4.1 增强教育功能
5.4.1.1 转变教育方式
5.4.1.2 改变教育内容
5.4.2 加强亲情沟通
5.4.2.1 给予更多关爱
5.4.2.2 关注子女成长
5.5 90 后农民工自身方面
5.5.1 学习心理疏导方法
5.5.2 积累文化资本
5.5.3 促进自身资本相互转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79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7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