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5 14: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稳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所以我们要创造和谐的社会,企业的和谐必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研究以企业社会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为背景,以企业社会工作在国企工会工作中的运用为研究重点,通过对企业社会工作的定义、要素、支持理论进行层层梳理,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建立了对企业社会工作的初步了解。同时还对J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实例调查研究了企业社会工作在国企工会中的介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本研究认为企业社会工作介入企业工会对国有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这一过程中将会受到来自体制与文化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企业社会工作需要借助企业工会作为其的发挥平台,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推进工会工作的改进。要顺利地完成这一过程就必须要寻找到合适的介入点、介入途径,从而保障和谐企业的建设。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创新
    1.2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
        1.2.3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企业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
    2.1 企业社会工作的支持理论
        2.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1.2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2.1.3 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派
        2.1.4 危机干预理论
    2.2 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
        2.2.1 企业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义
        2.2.2 企业社会工作的主体与客体
        2.2.3 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
        2.2.4 企业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三章 企业社会工作的对比研究
    3.1 我国台湾地区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3.1.1 我国台湾地区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台湾地区工业社会工作经验的启示
    3.2 我国香港地区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3.2.1 我国香港地区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3.2.2 我国香港地区工业社会工作经验的启示
    3.3 美国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3.3.1 美国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3.3.2 美国工业社会工作经验的启示
第四章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国企工会的实证研究
    4.1 实证研究设计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概述
    4.2 实证资料分析
        4.2.1 基本信息分析
        4.2.2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调查
        4.2.3 参与调查职工需求的满足方式
        4.2.4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方式的调查
    4.3 调查总结
第五章 研究发现
    5.1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国企工会的介入点
        5.1.1 职工基本权益的争取与维护
        5.1.2 职工心理问题的解决
        5.1.3 构建有效地沟通网络
    5.2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国企工会工作的途径
        5.2.1 内部培训
        5.2.2 外部聘用
        5.2.3 外包形式
    5.3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国企工会面临的困境
        5.3.1 目标选择的困境
        5.3.2 员工对企业社会工作者角色认知的困境
        5.3.3 保护弱势与维护企业利益之间的冲突
        5.3.4 由企业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相异点引发的冲突
    5.4 困境的解决办法
        5.4.1 制定渐进的工作目标
        5.4.2 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
        5.4.3 设置合理的职能范围
        5.4.4 加强工作对象的沟通
        5.4.5 强化对企业社会工作的宣传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局限与不足
    6.2 以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783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83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