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理公谈:传统移民村落的协商治理逻辑及当代价值——以L省A村的“解疙瘩”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05 19:05
在既有话语体系中,协商与民主高度相联,这一界定容易使我们陷入西方话语语境,而忽略中国本土丰富的协商事实。传统的东北移民村落,协商与治理高度衔接,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在纵向治理层面依靠强制,在横向治理层面依靠协商。"解疙瘩"作为协商治理的一种方式,充分遵循"公理公谈"的运行逻辑,即协商主体通过公开讨论,形成一致性共识,有效解决矛盾纠纷,以维系传统移民村落的社会秩序。中国乡村社会有着深厚的协商土壤,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的"协商基因"并没有因历史变迁消散,而是深植于乡村社会治理的土壤之中。"解疙瘩"作为一种有效的协商治理方式,为我国现代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历史镜鉴。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协商治理的中国视角
二、“解疙瘩”:传统移民村落协商治理的历史实践
(一)“解”什么
(二)在哪“解”
(三)谁来“解”
(四)怎么“解”
(五)“解”的结果
三、公理公谈:“解疙瘩”治理有效的运行逻辑
(一)“解”的前提:底线伦理
(二)“解”的基础:开放的公共空间
(三)“解”的条件:多元主体参与
(四)“解”的关键:反复讨论
四、“解疙瘩”作为乡村协商治理方式的当代启示
(一)“解疙瘩”在中国乡村社会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
(二)“解疙瘩”作为协商治理方式具有当代价值
本文编号:3783958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协商治理的中国视角
二、“解疙瘩”:传统移民村落协商治理的历史实践
(一)“解”什么
(二)在哪“解”
(三)谁来“解”
(四)怎么“解”
(五)“解”的结果
三、公理公谈:“解疙瘩”治理有效的运行逻辑
(一)“解”的前提:底线伦理
(二)“解”的基础:开放的公共空间
(三)“解”的条件:多元主体参与
(四)“解”的关键:反复讨论
四、“解疙瘩”作为乡村协商治理方式的当代启示
(一)“解疙瘩”在中国乡村社会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
(二)“解疙瘩”作为协商治理方式具有当代价值
本文编号:3783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8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