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研究 ————基于咸宁市大学生村官的调研
发布时间:2023-04-09 00:39
大学生“村官”计划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萌芽,到目前全面推广经历了17年的时间,在摸索中慢慢前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大学生“村官”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主要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从当前的情况看,大学生“村官”在任用形式上属于聘任制,对大学生“村官”无法进行准确定位,其角色也非常模糊,大学生“村官”既不属于国家公务员也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村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尴尬地位和工作生活边缘化。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普及,大学生“村官”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训还是基于传统的培训方式为主,笔者通过调研归纳出目前大学生“村官”在培训方式方面出现的问题,针对相应问题结合当今网络时代特质,构建培训平台、开展拓展训练、整合各界资源,提出了符合时代特性并具有创新意识的培训方法。 本文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释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文章结构及创新之处。通过对目前国内大学生“村官...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引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选题的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国内大学生“村官”培训研究
2.国外研究综述
3.关于胜任力的研究综述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文章结构及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本文的结构
4.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大学生“村官”培训的相关理论及其模型概述
(一) 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及其发展
(二)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二、大学生“村官”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分析方法
1.问卷调查
2.访谈
(二) 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现状分析
2.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3.原因分析
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健全我国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对策探讨
(一) 在技能方面,实施多元化培训方法
(二) 在素质提升方面,开拓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和信息技术平台
1.建立高校基地
2.建立素质拓展基地
3.完善远程教育平台
4.完善手机信息化平台
(三) 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激励保障机制
1.明确大学生“村官”培训指导思想
2.创新大学生“村官”培训内容
3.落实大学生“村官”培训激励
4.完善培训效果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本文编号:3786754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引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选题的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国内大学生“村官”培训研究
2.国外研究综述
3.关于胜任力的研究综述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文章结构及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本文的结构
4.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大学生“村官”培训的相关理论及其模型概述
(一) 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及其发展
(二)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二、大学生“村官”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分析方法
1.问卷调查
2.访谈
(二) 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现状分析
2.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3.原因分析
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健全我国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对策探讨
(一) 在技能方面,实施多元化培训方法
(二) 在素质提升方面,开拓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和信息技术平台
1.建立高校基地
2.建立素质拓展基地
3.完善远程教育平台
4.完善手机信息化平台
(三) 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激励保障机制
1.明确大学生“村官”培训指导思想
2.创新大学生“村官”培训内容
3.落实大学生“村官”培训激励
4.完善培训效果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本文编号:3786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8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