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以江苏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10 03:39
本论文从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机制与效率问题。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探讨不同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影响,比较江苏省苏南与苏北地区典型乡村治理模式,探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差异及其深层次的原因,对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第三部门在乡村治理结构中的功能作用、农民政治参与和需求表达机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财政资金使用在各层级间的委托-代理结构的低效率进行分析,并构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来改造低效结构,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与政府间沟通机制和公共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本研究在探讨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关系时,将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修建和运营决策机制以及对社会、政治、技术、经济及生态环境影响纳入研究框架,从而更全面地从制度因素、社会因素角度考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综合效果。对区域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评价,项目后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选择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若干行政村,苏北地区连云港、徐州、盐城、宿迁等若干行政村为个案,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典型案例调查、座谈讨论、理论分析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农...
【文章页数】:2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数据及数据来源
1.6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框架
2.1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1.1 乡村治理理论
2.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2 多中心乡村治理理论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本假设与新意之所在
2.2.2 多中心治理的主要内容
2.2.3 走向中国特色的多中心治理
2.3 基于多中心治理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分析框架
2.3.1 多中心乡村治理模式
2.3.2 多中心乡村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第3章 国际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3.1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
3.1.1 亚洲国家的经验
3.1.2 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
3.2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
3.1.1 权力结构分析
3.1.2 责任结构分析
3.1.3 融资结构分析
3.3 乡村治理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3.3.1 发展农合组织,形成多元化治理主体
3.3.2 政府直接支持与间接相结合
3.3.3 减少府际间博弈造成的利益损失
第4章 不同乡村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1 我国乡村治理的模式变迁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影响
4.1.1 传统的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影响
4.1.2 我国现代化早期的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
4.1.3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影响
4.1.4 村民自治模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影响
4.2 乡村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4.2.1 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乡村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4.2.2 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不同乡村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4.2.3 乡村治理中的村民及其治理——从“人”的视角出发
4.2.4 公共产品与公共行为提供中的村民治理
4.2.5 村民治理走出“自然状态”的突破口——从理论的视角看
4.2.6 村民治理走出“自然状态”的途径——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
4.3 我国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
4.3.1 我国乡村治理困境
4.3.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
4.4 我国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反思
4.4.1 我国乡村治理困境反思
4.4.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反思
第5章 从第三部门的视角看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嬗变
5.1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第三部门的发展
5.1.1 第三部门在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功能定位
5.1.2 类政权性组织
5.1.3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现状与发展
5.1.4 农民维权组织的现状与发展
5.1.5 农村综合性社会组织的现状与发展
5.1.6 农民社会组织制约性因素分析
5.2 乡村治理与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产权问题分析
5.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重博弈过程及对策研究
5.3.1 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5.3.2 乡镇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分析
5.3.3 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博弈分析
5.3.4 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5.3.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重博弈过程及对策研究
5.4 苏南、苏北农村组织发展及对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的影响
5.4.1 苏南、苏北农村组织发展现状
5.4.2 重塑农村社会组织的路径选择
5.4.3 总结
第6章 苏南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实证研究
6.1 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2 苏南乡村治理情况
6.2.1 苏南乡村权力结构
6.2.2 苏南乡村民主状况
6.2.3 苏南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6.2.4 苏南治理模式的选择
6.3 苏南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6.3.1 苏南财政收支状况
6.3.2 苏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
6.3.3 苏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融资分析
6.3.4 苏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分析
第7章 苏北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实证研究
7.1 苏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7.2 苏北乡村治理情况
7.2.1 苏北乡村权力结构
7.2.2 苏北乡村民主状况
7.2.3 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7.2.4 苏北治理模式的选择
7.3 苏北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7.3.1 苏北财政收状况
7.3.2 苏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分析
7.3.3 苏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融资分析
7.3.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分析
第8章 苏南、苏北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比较研究
8.1 苏南、苏北经济情况比较
8.1.1 经济指标比较
8.1.2 村庄社会经济比较
8.2 乡村治理情况对比
8.2.1 权力结构分析
8.2.2 乡村民主状况
8.2.3 苏南苏北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比较
8.3 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结构
8.3.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权力结构
8.3.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结构
8.3.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融资结构
8.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8.4.1 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分析
8.4.2 农村公共产品的融资分析
8.4.3 农村公共产品的责任分析
8.5 苏南、苏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评价
8.5.1 苏南、苏北农村有线广播普及与利用率比较
8.5.2 苏南、苏北农村养老保障状况比较
8.5.3 综合评价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主持项目目录
本文编号:3788259
【文章页数】:2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数据及数据来源
1.6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框架
2.1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1.1 乡村治理理论
2.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2 多中心乡村治理理论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本假设与新意之所在
2.2.2 多中心治理的主要内容
2.2.3 走向中国特色的多中心治理
2.3 基于多中心治理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分析框架
2.3.1 多中心乡村治理模式
2.3.2 多中心乡村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第3章 国际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3.1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
3.1.1 亚洲国家的经验
3.1.2 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
3.2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
3.1.1 权力结构分析
3.1.2 责任结构分析
3.1.3 融资结构分析
3.3 乡村治理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3.3.1 发展农合组织,形成多元化治理主体
3.3.2 政府直接支持与间接相结合
3.3.3 减少府际间博弈造成的利益损失
第4章 不同乡村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1 我国乡村治理的模式变迁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影响
4.1.1 传统的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影响
4.1.2 我国现代化早期的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
4.1.3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影响
4.1.4 村民自治模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影响
4.2 乡村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4.2.1 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乡村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4.2.2 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不同乡村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4.2.3 乡村治理中的村民及其治理——从“人”的视角出发
4.2.4 公共产品与公共行为提供中的村民治理
4.2.5 村民治理走出“自然状态”的突破口——从理论的视角看
4.2.6 村民治理走出“自然状态”的途径——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
4.3 我国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
4.3.1 我国乡村治理困境
4.3.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
4.4 我国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反思
4.4.1 我国乡村治理困境反思
4.4.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反思
第5章 从第三部门的视角看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嬗变
5.1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第三部门的发展
5.1.1 第三部门在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功能定位
5.1.2 类政权性组织
5.1.3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现状与发展
5.1.4 农民维权组织的现状与发展
5.1.5 农村综合性社会组织的现状与发展
5.1.6 农民社会组织制约性因素分析
5.2 乡村治理与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产权问题分析
5.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重博弈过程及对策研究
5.3.1 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5.3.2 乡镇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分析
5.3.3 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博弈分析
5.3.4 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5.3.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重博弈过程及对策研究
5.4 苏南、苏北农村组织发展及对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的影响
5.4.1 苏南、苏北农村组织发展现状
5.4.2 重塑农村社会组织的路径选择
5.4.3 总结
第6章 苏南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实证研究
6.1 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2 苏南乡村治理情况
6.2.1 苏南乡村权力结构
6.2.2 苏南乡村民主状况
6.2.3 苏南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6.2.4 苏南治理模式的选择
6.3 苏南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6.3.1 苏南财政收支状况
6.3.2 苏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
6.3.3 苏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融资分析
6.3.4 苏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分析
第7章 苏北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实证研究
7.1 苏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7.2 苏北乡村治理情况
7.2.1 苏北乡村权力结构
7.2.2 苏北乡村民主状况
7.2.3 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7.2.4 苏北治理模式的选择
7.3 苏北治理模式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7.3.1 苏北财政收状况
7.3.2 苏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分析
7.3.3 苏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融资分析
7.3.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分析
第8章 苏南、苏北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比较研究
8.1 苏南、苏北经济情况比较
8.1.1 经济指标比较
8.1.2 村庄社会经济比较
8.2 乡村治理情况对比
8.2.1 权力结构分析
8.2.2 乡村民主状况
8.2.3 苏南苏北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比较
8.3 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结构
8.3.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权力结构
8.3.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结构
8.3.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融资结构
8.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8.4.1 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分析
8.4.2 农村公共产品的融资分析
8.4.3 农村公共产品的责任分析
8.5 苏南、苏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评价
8.5.1 苏南、苏北农村有线广播普及与利用率比较
8.5.2 苏南、苏北农村养老保障状况比较
8.5.3 综合评价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主持项目目录
本文编号:3788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8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