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多功能发展与治理:乡村振兴的一个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23-04-19 05:29
20世纪后期,在现实危机与理论转型的双重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在历经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范式后,在农业多功能概念基础上提出乡村多功能概念和理论,乡村多功能理论成为西方国家乡村发展的新范式。OECD框架、政策实践与地理空间领域从不同视角对乡村多功能进行理解和阐释,最终形成了几点共识,即乡村价值具有丰富性、乡村主体具有多样性与乡村发展具有灵活性,并因此导向乡村治理的主体多元与合作行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乡村多功能理论汲取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第一,乡村振兴应遵循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第二,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实现多主体联动;第三,不同乡村可在多种发展方式中做出灵活选择。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多功能概念的提出
(一)现实危机:乡村发展亟须重构
(二)理论转型:在后生产主义之后
(三)概念提出:从农业多功能到乡村多功能
二、乡村多功能的理论内核
(一)OECD框架中的乡村多功能
(二)政策实践层面上的乡村多功能
(三)地理空间视域下的乡村多功能
(四)理论共识
第一,乡村价值具有丰富性。
第二,乡村主体具有多元性。
第三,乡村发展具有灵活性。
三、中国乡村发展与治理的多功能
(一)多重乡村价值的有机统一
第一,乡村发展需要重塑经济价值。
第二,乡村发展需要凝聚社会价值。
第三,乡村发展需要注重生态价值。
(二)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
(三)多种发展方式的灵活选择
四、结语
本文编号:3793810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多功能概念的提出
(一)现实危机:乡村发展亟须重构
(二)理论转型:在后生产主义之后
(三)概念提出:从农业多功能到乡村多功能
二、乡村多功能的理论内核
(一)OECD框架中的乡村多功能
(二)政策实践层面上的乡村多功能
(三)地理空间视域下的乡村多功能
(四)理论共识
第一,乡村价值具有丰富性。
第二,乡村主体具有多元性。
第三,乡村发展具有灵活性。
三、中国乡村发展与治理的多功能
(一)多重乡村价值的有机统一
第一,乡村发展需要重塑经济价值。
第二,乡村发展需要凝聚社会价值。
第三,乡村发展需要注重生态价值。
(二)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
(三)多种发展方式的灵活选择
四、结语
本文编号:3793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93810.html